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理论上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核心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实施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由前言,研究背景、构想、方法与意义,概念界定,课程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课程政策实施的理论模型,课程政策实施评价,新课程政策实施建议等六章构成。 第一章阐明,本研究试图在把握“实然”与“应然”相互关系和辨证运动的基础上,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把注意力放在课程政策实施的应然性研究上。本研究把系统分析、利益分析作为课程政策实施研究的方法论,把行为分析、制度分析、模型方法作为研究课程政策实施的具体分析方法。本研究既有丰富的理论意义,也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把课程政策定义为:教育领域中课程知识的政治性考察,是课程知识选择和管理的政治理念和具体措施。从现象形态上说,课程政策就是政府关于课程领域政治措施的政策文本或者政策文本的总和;从本体形态来看,课程政策是课程利益的分配,课程政策决定谁可以拥有课程权力,拥有多少课程权力,规定如何行使这些权力;从过程上看,课程政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主动的选择的过程;从特殊性看,课程政策活动、课程政策利益分配都具有特殊性。本章从政策实施、课程实施的角度论述了研究课程政策实施的重要意义后强调,课程政策实施是一般政策实施在课程领域里的特殊运动形式,是课程政策意图客观化的一个过程系统。 本章同时阐明,课程政策实施可以从事实、逻辑和价值三个方面来理解。从事实上看,课程政策实施是发生在课程行政决策之后的行为,没有决策就不会有实施。从逻辑上看,我们不仅应该懂得课程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还要探讨课程政策实施的理论模型。从价值上看,课程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否,需要对课程政策实施进行评价。逻辑和价值的分析构成本研究的主体内容。 第三章在实施影响因素的公共政策学、教育政策学、课程论研究基础上指出,课程政策本身、课程政策实施宣传解释工作、课程政策实施组织机构、课程政策实施环境、课程政策实施资源、课程政策实施监督机制、课程政策问题特点等是影响课程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认为,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较好的反映了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形,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是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因素。在既定条件下,目标群体左右着政策执行的成效。限于条件和篇幅,本章着重在己有研究基础上对教师、学生家长和校长等影响课程政策实施的目标群体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认为,新课程实验过程评估就课程政策实施评价。课程政策实施评价对于课程政策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评价、评估、督导三者侧重不同,但含义大体相同。课程政策实施评价是判断课程政策实施发展变化价值的政治行为。评价内容决定评价方法,课程政策实施评价的重点在课程政策实施行为。课程政策实施评价也必须像课程实施评价一样,实现评价体系、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课程政策实施评价的有效进行需要我们注意相关的问题。 第六章认为,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实施中,准确预测课程政策实施的预期效果;重视对课程政策实施行为的监控;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课程制度创新;建立政策实施问题的搜寻系统;普及课程与课程政策知识等是可以考虑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