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受#Me Too#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多遭受过“性骚扰”的女性选择不再沉默而是走向幕前,主动在微博平台或是联系媒体,控诉自己所遭受到的伤害。一时间“性骚扰”议题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门户网站作为社会监督的力量,也参与进来。这是一场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反性骚扰运动,借助互联网传播,#Me Too#运动改变了女性对待性骚扰问题的消极态度,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性别权利结构的重构和性别权益的保障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新时代中国女权主义发展的重要契机。其中,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新浪新闻2016年10月1日—2018年10月1日期间有关性骚扰议题的报道,共计439个样本,从新闻报道的基本情况(内容来源、发布的频道、报道数量),内容分类(信息来源、新闻体裁、事件归因)以及新闻文本的特征(议程设置、事件后果、失当表现)三个层面来进行类目构建。通过数据统计发现,新浪新闻关于性骚扰议题的报道呈现以转载网络媒体为主,报道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报道体裁以消息为主,主要分布在社会板块;信息多来源于网络爆料,“施害方”话语权缺失;标题突出细节描写,负面情绪扩散;倾向于外向归因,强调施害方权力;个案报道较多,缺乏对议题的深度挖掘等特征。另外,本文结合性别政治与新闻伦理之间的联系,对部分报道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读,解读性骚扰议题报道中的叙事方式,试图寻求新闻叙事与新闻伦理之间、满足受众知情权与保护受害者隐私权之间的平衡,促使对此类事件的新闻报道更加全面、客观。笔者根据门户网站报道“性骚扰”议题所呈现的特征,借用媒介伦理的功利主义框架,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为主线,探寻报道中的受害者、媒体以及公众这三方的真实利益需求,其中涵盖了受害者的利益需求是:动用舆论实现对“施害方”的围剿;保护其隐私权,避免“足以识别”的信息;媒体谨慎克制地报道细节以及客观公正的归因方式。而媒体的利益需求则是:充分发挥报道权、商业化运作以及为了吸引流量的娱乐化表达方式。最后谈到公众的利益需求是:知情权得到保护、窥私欲得到满足以及报道能够具有警示意义,维护公共空间秩序。通过厘清这三个主体的真实利益需求,从而在报道过程中寻求三者利益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