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与思维方式。长久以来,儒家思想都是中国人精神性的基石。这个宗教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天崇拜”,天是所有神中的最高者。天是造物者,万物之源,掌管着整个世界,并且赋予皇帝王权。中国百姓将王权奉为天意派遣,不容置疑。“成王败寇”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这种“成王败寇”式人物评价的刻板印象是否依然存在于现代中国人的心中?此外,具有较强“成王败寇”观念的个体具有什么特质?在研究一中,我们用两套刺激材料来验证“成王败寇效应”,并假设传统性水平是“成王败寇效应”的调节变量。低解释水平刺激材料的结果表明:与失败者相比,成功者在理想品质上得分较高,在不理想品质上得分较低。这个结果表明中国人存在“成王败寇效应”。此外,个人传统性对成/败角色与贵族气关系的调节作用边缘显著,对成/败角色与热情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高解释水平刺激材料的结果表明不存在“成王败寇效应”。我们用解释水平理论解释这个差异。在研究二中,我们用不道德行为容忍度问卷(TIB)来探究“成王败寇效应”。我们假设:相对于失败者,人们对成功者的不道德行为会有更高的容忍度。两系列数据表明TIB与权力地位相关显著。相关系数显著符合预期假设。研究三通过两个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从内隐层面验证了“成王败寇效应”的存在,且男性有更强的“成王败寇效应”。实验3a验证了“成王”效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失败者,被试对成功者与贵族气有更强的内隐联结;实验3b验证了“败寇”效应,结果表明:相对于成功者,被试对失败者与匪戾气有更强的内隐联结。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结论如下:(1)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存在“成王败寇”式的人物评价模式;(2)个人传统性水平是“成王败寇效应”的调节变量。相比于低传统水平的人,高传统水平的个体更多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出“成王败寇效应”;(3)相对于低解释水平,高解释水平下“成王败寇效应”更明显;(4)在内隐层面,相对于女性,男性有更强的“成王败寇效应”;(5)中国人依然存在“天崇拜”以及“天人感应”观念。这个持续的观念在现代中国人评价历史人物的模式中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