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了单嘧磺隆对土壤中微生物活性,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单嘧磺隆在极端条件下土壤中的降解情况和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情况.同时尝试使用自制固相萃取小柱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单嘧磺隆对土壤中微生物活性,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单嘧磺隆在极端条件下土壤中的降解情况和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情况.同时尝试使用自制固相萃取小柱提取土壤中残留的单嘧磺隆,我们发现:1.高剂量的单嘧磺隆(添加剂量为4mg/kg以上)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的抑制作用不明显.2.在添加农药浓度分别为100mg/kg,20mg/kg的处理组中,在15天硝化作用抑制率达到81﹪,76﹪,28天时下降为34.73﹪和22.16﹪,说明高浓度在15天内单嘧磺隆对硝化作用的抑制明显.3.13天内各处理组抑制率在10﹪至此0﹪,28天时抑制率变化不大,各处理组的抑制率在15﹪左右,同时发现不同浓度对氨化作用的抑制作用差别不明显.4.通过HPLC的分析,单嘧磺隆经过10天时间,检测到的残留物约为10天前的10﹪.单嘧磺隆在10cm深土壤中,分布量为中层最多,上层次之,下层最少.5.在试验中三分之一的小柱成功的富集提取了单嘧磺隆,说明研究思路正确,但仍需进一步试验.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单嘧磺隆在正常施用量下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不会产生影响,合理使用单嘧磺隆对尿素肥力的解释以及持效性是无害的.
其他文献
一位教育家曾说:“注意力是我们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须经过它才能进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课堂效率的高低与学生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努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调节好学生的注意力呢?我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调节课堂气氛,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在教学过程当中巧用学生名字。 在教学中,把授课内容中的名称改成班级学生的
摘 要: 面对小学生在朗读时拖读、抢读、唱读的情况而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乏味、生疏,以至不能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给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为了引起各位同仁的重视,本文就在朗读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谈谈看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朗读 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
摘 要: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导,主要用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对激发学生兴趣、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健康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情感体验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要注重对人的品质的塑造,而直接的情感体验是品质塑造所必需的过程。语文是传承汉语言文化的桥梁,对学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不止一次地谈到,学生学习愿望的冷淡与消失,与学生在学习中的精神生活贫乏有关。他指出:“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抓住“生活”这个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放飞思维,让他们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在能力,所以教师要做的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说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敢想。放飞,意味着思
在豆科植物根瘤形成过程中,根瘤菌主要是通过根毛进行侵染,而根瘤菌分泌的结瘤因子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是根瘤形成所必需的.结瘤因子作用于豆科植物根毛细胞后迅速引起后者在
多层矩阵分解算法(Multilevel Matrix Decomposition Algorithm,MLMDA)最初由Michielsen和Boag提出用来解决二维散射问题,之后Rius et al等人在三维问题中得以应用。本文将介
利用玉米Ac/Ds系统构建水稻插入突变体库,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2株发育迟缓的突变体(命名为Osdd1和Osdd2).使用inverse-PCR、Tail-PCR等方法克隆了插入位点边端序列.Osdd1突变
利用芽胞杆菌CTC菌株的S层蛋白(CTC)构建了细菌细胞表面展示系统.以CTC为运载蛋白,通过"三夹板"的融合方法,分别将乘客蛋白α-淀粉酶和金属硫蛋白定位在芽胞杆菌细胞表面,并且
在我国煤炭行业日趋国有化的背景下,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矿井机车识别和定位系统的构建对煤矿生产管理步入现代化和智能化具有重大的实际意
摘 要: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方式再现文本知识所描述的背景内容或者人和事物,从而进一步增进学生的理解。从其效能来讲,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新知与旧知、理论与实际、理性与感性、抽象与形象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丰富的教学内涵创设良好情境,在有效激活学习状态的同时,在切实可感的“披文入情”和“沿波讨源”下,积极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的情节,理解文本的立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