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BRL诞生于199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Charles Hoffman为了减少会计数据编制和存储格式的复杂多样化现象以及造成的数据之间难以理解和交互比较的难题,于是把财务报告和互联网络中的“国际通用语言”XML技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XBRL这一构想。XBRL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就因其独特的技术和高超的行业水平备受追捧,目前已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中的600多个项目中得到成功使用,其潜在的优势和效果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检验。在我国,XBRL最早于2002年被人们认识并开始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XBRL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获得了很大成就。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编制完成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XBRL技术规范的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不久之后又出台了相关行业的扩展分类标准。XBRL这一规范的应用和发展在行业监管领域进行了首次尝试,我国很多上市公司也开始对XBRL进行探索,其模范带头的作用也已逐步显现。截至2013年底,其实施领域包括13家大型央企、18家银行(包括所有上市银行)、5家保险公司以及169家地方大型企业。为了XBRL能更好地在我国发展,本文将展开研究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等问题。首先,本文应用理论分析的方法,从XBRL的价值优势展开研究,介绍了有关XBRL的国内外文献以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其次,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本文选取沪深300成分股为样本,以盈余反应系数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配对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来验证XBRL是否能显著影响盈余反应系数ERC水平,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最后是研究结论和展望。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即XBRL确实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影响,且XBRL的应用会使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另外研究还发现,沪深市上市公司应用XBRL后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大小不同,并验证了是不同影响因素所导致。最后对XBRL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一些良好的建议,以期对XBRL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