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城市化过程中的乡村精英——以湖南岳阳J村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w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主题,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型群体的出现--失地农民。目前中国学术界对失地农民的研究成果颇多,但主要关注的是失地农民出现的原因、权利损失与利益补偿以及失地农民“市民化”及其适应过程,注重宏观和中观层面,较少从微观层面研究城市化给失地农民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失地农民中的精英分子的角色与功能。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引入乡村精英的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了被动城市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中的精英分子的构成、流动、社会关系及其在被动城市化过程中的功能角色,认为被动城市化与失地农民中的精英分子地位的获得、维持及流动有密切关系,关系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与此同时,精英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去获取关系资源,从而推动了社区的变革与整合。讨论了精英在社区重构过程中对社区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阐述了精英捕获、不良风气等负面影响,认为要在被动城市化过程中较好地实现社区整合及社会稳定,精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及社会应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发挥出最大化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全球化时代时空被压缩,个人跨族群、地域及国家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这一方面增加了人们在同一时间或者同一地点感受到不同文化的接触或碰撞,增加着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人
本文以场域理论为研究视角,按照本地女工的日常生活实践,将研究的重点锁定在车间、宿舍、社会和家庭四个重要场域,力图通过对这四个场域中女工行为的分析,揭示其身份建构的一般逻
本文基于固始县M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研究,比较全面、
随着农村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头等大事。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在农村土地流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长期积累的而又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