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粘膜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类型,在胃镜的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根除HP、抑酸或制酸、保护胃粘膜、促进胃肠动力等。临床上很多病人服药期间可减轻或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学中的“痞满”、“胃痛”等病症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饮食、情志因素、感受邪气、脾胃虚弱等有关,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脏密切相关,病机的关键为脾胃虚弱,气机壅滞。中医治疗多采用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方法,对慢性胃炎有着良好的疗效。研究目的:本文抓住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为本、气滞为标的病机,采用流行病学与现代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证的证候量化诊断。研究对象: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20例,均系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东直门医院胃镜室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研究方法: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设计“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调查表”。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表进行重新修正而行成正式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症状进行如实记录,将病例分为脾虚气滞组(66例)与非脾虚气滞组(54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中判别分析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建立了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证与非脾虚气滞证的鉴别诊断方程。D= -1.875+1.296(舌胖大/齿痕)+1.032(脉细/沉)+0.841(食后胀甚)+0.599(嗳气)+0.526(舌质淡红/淡)+0.414(乏力)+0.310(口淡乏味)+0.322(纳差)+0.316(脉弦)+0.165(胃脘胀满)+0.165(胃脘疼痛)+0.095(喜太息)-0.760(大便溏)-0.859(舌质红)-0.383(口苦)-0.161(大便不畅)-0.243(胃中嘈杂)-0.179(口干)-0.158(恶心呕吐)-0.239(口臭)-0.095(苔黄/腻)由方程D可以看出,舌胖大/齿痕、脉细/沉、食后胀甚、嗳气等症状权重系数为正值,在脾虚气滞证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便溏、舌红、口苦、大便不畅、胃中嘈杂等症状权重系数为负值,不支持脾虚气滞证的诊断。2.得出了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证的主次证。根据上述判别方程式中各症状积分的权重系数,提取主要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判别统计分析,得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证的判别函数方程。Y=-10.311+5.723(脉细/沉)+4.304(舌胖大/齿痕)+2.847(胃脘疼痛) +2.758 (舌质淡红/淡) +2.408(脉弦)+2.331(嗳气)+2.305 (食后胀甚)+ 1.599(胃脘胀满) +1.518(乏力) +1.189 (口淡乏味)+1.114 (纳差)+1.089(喜太息)结论:通过以上两个函数方程,并结合临床,初步得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证主次症:主要症状:①胃脘疼痛②食后胃脘胀甚③嗳气④舌质淡红/淡,胖大/有齿痕,脉细/沉,或弦。次要症状:①胃脘胀满②乏力③口淡乏味④纳差⑤喜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