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一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新型劳动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劳动力转移理论和国外经验教训证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经阶段,农民工开始流动就意味着城镇化和市民化开始起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破除城乡分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顺应亿万农民工意愿需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设经济强国的需要。这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从现有条件上看,农民工就业呈现稳定性趋势,农民工队伍中分化出一批比较成功的、有稳定收入和住所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主体,他们多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这些都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现实基础;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相应的作为农民主体的农民工将优先实现向市民的转变。虽然农民工为改变农村面貌、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工仍然属于弱势群体,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和自身素质,农民工在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依旧得不到同等待遇,依然受到城市人的排斥。作为农民工市民化责任主体的政府,应当避免失责现象,发挥其应有的职责。纵观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进展,对于已经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是要给予肯定的:户籍制度改革已经迈开步伐,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取得一定进展,关于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从无到有,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格局基本形成等等,这些都是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已经取得的进步。涉及的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难度之大,都注定了农民工市民化这一过程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的分析,总结出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通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农民工就业的新变化和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分析,总结出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基础。针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复杂性,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在某些层面仍然存在缺陷。笔者运用政府责任理论,对失责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系统性的从制度、管理服务、文化、社会支持四个层面,对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提出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