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油菜/双低油菜的主产区长江流域选择湖北、安徽、贵州产量居于前列的17个县区采集菜籽粕样品112份,菜籽饼样品111份。同时,采集10个品种的国产双低菜籽、34份混杂商品菜籽以及在三种典型油菜籽加工工艺下主要加工流程的样品35份。本研究以上述样品为试验材料,以化学分析为主要手段研究了当前我国菜籽饼粕的主要质量特征,分析了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采用体外酶解透析技术和真代谢能体系对我国主要菜籽加工工艺和脱皮冷榨新工艺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 1.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国产菜籽饼、国产菜籽粕粗脂肪含量分别为9.31±2.69%、1.87±1.31%,与加拿大卡诺拉粕(3.59%)相比,前者显著偏高,后者略低。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4.5±2.98%、36.7±1.93%,与卡诺拉粕接近。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4.45±8.44%、30.66±3.11%,国产菜籽粕中硫苷含量为79.1±44.99μmol/g。总的来看,与加拿大卡诺拉粕相比,当前国产菜籽饼粕的主要质量特征表现为:蛋白质含量与卡诺拉粕相当,但中性洗涤纤维、硫苷平均含量显著偏高、变异显著偏大。 2.分析了品种、混杂、产地、加工方式对国产菜籽饼粕粗蛋白、硫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主要双低品种油菜的粗蛋白平均含量为41.7±2.58%(脱脂干物质基础),硫苷含量为35.2±6.52μmol/g(脱脂基础),是生产饲用饼粕的优质原料,但商品菜籽中硫苷平均含量却增高到78.5±21.76μmol/g(脱脂基础),并且变异极大。这表明混杂是引起当前国产菜籽饼粕硫苷含量偏高、变异增大的主要原因。 3.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混杂、产地对国产菜籽饼粕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影响都不显著(P>0.05)。热处理条件对国产饼粕的粗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分别采用低温冷榨、预压浸出、液压热榨、螺旋热榨四种加工工艺生产的饼粕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脱脂干物质基础)分别为32.0±2.31%、34.6±3.40%、47.2±3.43%、51.5±7.48%,差异极显著(P<0.01)。这说明过热处理已成为当前降低国产菜籽饼粕品质的最主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性洗涤纤维的增加主要是由蒸炒/焙炒、压榨、脱溶环节菜籽蛋白热变性生成迈拉德产物引起的,中性洗涤纤维可作为反映国产菜籽饼粕热加工质量的适宜控制指标。 4.采用酶解透析技术评价了产地和加工方式对国产菜籽饼粕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产地差异对国产菜籽饼粕干物质、蛋白质的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而加工方式的差异对国产菜籽饼粕干物质、蛋白质的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例如采自湖北的低温冷榨饼、预压浸出粕、焙炒热榨饼中,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45.13士1.91%、69.25士3.48%、52.23士11.02%。这表明采用适当热处理的预压浸出工艺最有利于生产优质饲用饼粕。 5.采用真代谢能体系对采用脱皮冷榨、低温冷榨、预压浸出、焙炒热榨工艺生产的代表性样品进行了氨基酸真利用率的测定。结果显示:焙炒热榨饼中的赖氨酸真利用率仅为51.48士5.88%,与低温冷榨(87.02士2.16%)饼、脱皮冷榨饼(93.05士0.12%)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而预压浸出粕的赖氨酸真利用率(84.36士0.72%)与低温冷榨饼相比受到的影响不显著(P>0.05)。脱皮冷榨饼即使经过脱脂,氮校正真代谢能也高达11579.9士378.7KJ/g,显著高于不经过脱皮处理的低温冷榨饼(10323.4士357.ZKJ/g)、预压浸出粕(9922.5士37一IKJ/g)、焙炒热榨饼(10923.2士100.SKJ/g)。这表明脱皮技术对提高菜籽饼粕有效能值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