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文献中关于经前期综合征的证候分布特点进行归纳整理,为制定本课题的调查问卷提供依据;并通过问卷对PMS患者的中医证侯、中医体质及艾森克个性进行调查,探讨PMS中医证侯、中医体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患者的人格特征与PMS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辨证,并从体质、人格的角度为防治PMS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针对近十年来经前期综合征相关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并基于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所需文献,同时完成调查问卷项目设计。对符合标准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中医临床症状问卷调查、中医体质类型、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四大部分,将问卷结果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1.1文献资料经过规范化选取后,出现的主要证型(即频次大于等于10)有7个;频次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肝气郁结证(37次,19.07%)、气滞血瘀证(29次,14.95%)、肝郁化火证(27次,13.92%)、肝郁脾虚证(23次,11.86%)、肝阳上亢证(17次,8.76%)、肝肾阴虚证(12次,6.19%)、心脾两虚证(10次,4.64%)。1.2文献研究结果显示:本病涉及的脏腑包括肝、脾、肾,以肝为主,占比52.89%,脾占比20.00%,肾占比18.67%,三者累计频率为91.56%。1.3病性频次频率前三位:气滞(87次,29.39%)、火/热(41次,13.85%)和阴虚(31次,10.69%)。2.临床研究2.1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共37项,前10位的是:烦躁易怒188例(54.97%)、乳房胀痛167例(48.83%)、小腹胀痛133例(38.89%)、腰膝酸软124例(36.26%);注意力不集中101例(29.53%);胁肋胀痛95例(27.78%);情志抑郁85例(24.85%);疲乏72例(21.05%);失眠多梦69例(20.18%);纳呆65例(19.01%)。2.2在调查的人群中PMS患者症状程度分级主要以轻、中度居多。2.3被调查人群中PMS的中医证型为肝气郁结证93例(27.19%),肝郁脾虚证75例(21.93%),肝郁化火证53例(15.50%),气滞血瘀证45例(13.16%),肝阳上亢证34例(9.94%),肝肾阴虚证17例(4.97%),脾肾阳虚证16例(4.68%),心脾两虚证4例(1.17%)。2.4中医体质分布,气郁质(105,30.70%)、痰湿质(59,17.26%)、瘀血型(44,12.87%)、阴虚型(38,11.11%)、湿热型(36,10.53%)、气虚型(29,8.48%)、阳虚型(18,5.26%)、平和型(9,2.63%)、特禀型(4,1.17%)。2.5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气滞血瘀证与瘀血型、气郁型呈强正相关;肝气郁结证与气郁型呈较强正相关;肝郁脾虚证与气虚型、痰湿型、气郁型呈较强正相关;肝郁化火证与湿热型呈较强正相关;肝阳上亢证与阴虚型呈强正相关;肝肾阴虚证与阴虚型呈强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阳虚型、气虚型呈强正相关;心脾两虚证和气虚型呈较强正相关。2.6经前期综合征症状程度与文化程度、职业、压力有相关性。2.7人格与体质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胆汁质(外向-不稳定)与经前期综合征肝郁化火证、肝阳上亢证、肝郁脾虚证有相关性;抑郁质(内向-不稳定)与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有相关性。结论:1.文献研究结果显示:PMS的中医证型中肝气郁结证的患者最多,第二为肝郁脾虚证,然后依次为肝郁化火证、气滞血瘀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2.文献研究结果显示:本病病位以肝、脾、肾为主;病性主要为气滞、火/热和阴虚。3.被调查人群中PMS的中医症状主要是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小腹胀痛、腰膝酸软、注意力不集中、胁肋胀痛、情志抑郁、疲乏、失眠多梦、纳呆。4.被调查人群中PMS患者病情分级主要以轻、中度居多。文化程度、职业、压力与经前期综合征症状轻重程度有相关性。5.被调查人群中PMS的中医证型中肝气郁结证居多,其次为肝郁脾虚证、肝郁化火证、气滞血瘀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6.中医体质分布,气郁型体质人群居多,其次为痰湿型、瘀血型、阴虚型、湿热型、气虚型、阳虚型。7.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气滞血瘀证主要与瘀血型、气郁型体相质关;肝气郁结证主要与气郁型体质相关;肝郁脾虚证主要与气虚型、痰湿型、气郁型体质相关;肝郁化火证主要与湿热型、气郁型体质相关;肝阳上亢证主要与阴虚型体质相关;肝肾阴虚证主要与阴虚型体质相关;脾肾阳虚证主要与阳虚型、气虚型体质相关;心脾两虚证主要与气虚型体质相关。8.人格类型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胆汁质与肝郁化火证、肝阳上亢证、肝郁脾虚证有相关性;抑郁质与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