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倭国,是中国古代对日本国的称呼。倭寇是指具有强盗性质的日本人。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我国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从元代开始倭患就已经在沿海地区出现。倭寇在明代尤为活跃,嘉靖年间,年年入侵,席卷几十座城池。连年的倭患严重影响了明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给人民生活也带了极大的危害。反映在文学中,则经常可以见到对于“倭寇”的描写。明清时代,小说发展十分繁荣,倭寇问题作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常见于小说的描写中,本文对明清涉及倭寇问题的小说进行整理,共发现相关小说书目近30种。学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集中在单部小说,对于这一类小说的整体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研究成果在内容上多表现为概括式的论述,对于这一类小说的艺术成就和价值却没有进行深刻探讨。可见,对于涉及倭寇问题的明清小说研究,既是明清小说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也是研究抗倭历史的空白所在。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对明清涉及倭寇问题的小说进行宏观考察,对历史记载中的“倭寇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这类小说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得出倭寇问题作为一个长久性的历史问题并不仅限于明代,从而让读者对于愈演愈烈的倭患有了连贯性的了解,也为后文分析小说内容、形象提供了文史互证的方法。其次笔者将查阅到的小说按刊刻的时间进行归纳整理,介绍小说的作者、刊本时间以及涉及倭寇描写的相关情节,为这一类小说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第二章是对明清涉及倭寇问题的小说内容进行的全面性的探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倭患严重,民不聊生;二是政治黑暗,军纪涣散;三是军民同心,合力救国。小说对于严重的倭患及对人民生活的破坏描写较多,几乎在每部小说中都有涉及,故第一节主要分析小说中对严重的倭患和人民的灾难的描写;倭寇问题作为社会问题,是由内忧外患共同导致的结果,小说对于倭患频发的原因也进行了描述。本章的第二节讨论明代政治的黑暗和军纪的涣散;面对外国侵略者的频频侵扰,涣散的军队也重整军纪,在爱国将领的带领下,军士和百姓们共同加入到抗倭的队伍中。第三节则主要分析小说中军民合力救国的内容。第三章,笔者对明清涉及倭寇问题的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类研究,因为这些小说中的人物数量众多,身份地位也不尽相同,故将其分为倭寇和抗倭者两类。由于嘉靖年间倭寇组成复杂,不仅有日本人,也有部分中国人加入其中。在本章的分析中将“倭寇”这一复杂的形象分开论述,分别研究小说中由日本人和中国人组成的倭寇,概括为横行海上的丑恶嘴脸——真倭和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双重身份——假倭。本文的第四章对明清涉及倭寇问题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倭寇问题作为一个历史问题,通过小说的虚构淡化历史的色彩,增强小说的主观情感性。故对于这一类小说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主要从小说别具匠心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的艺术技巧和雅俗共存的语言风格三方面进行探索。在前四章的基础上,笔者阐述了明清涉及倭寇问题小说的研究价值。通过多角度、系统化对于这一类小说进行探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既可以推进明清小说研究,将“倭寇”这一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历史考察,也可以通过对比史籍记载和小说的内容,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抗倭的风貌与人民抗倭的心理。通过分析古典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对于解决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所带来各种国际沟通与交往的问题,也有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