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举证责任问题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执行程序中的举证责任问题既未引起立法者应有的重视,也未引起法学理论界足够的关注。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研究的不足给执行实践带来了很大的混乱,影响了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司法实践来看,解决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理顺法院与执行当事人的关系,就必须依法对执行程序中举证责任的主体与客体、举证责任分配、举证期限以及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作出切实可行的立法规定。本文从界定民事执行举证责任问题入手,采用比较的方法探讨其与审判程序中的举证责任的区别;进而从法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民事执行举证责任的理论争鸣、法理价值及其功能;然后对域外民事执行举证责任的相关制度进行考察,得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最后,本文探讨了我国民事执行举证责任的制度重构,阐述了民事执行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并从履行能力的争议,执行救济中的执行异议和案外人、第三人异议,举证时限及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概而言之,该论题针对当前我国在民事执行举证领域中相关理念和制度方面的缺失,试图构建一个包括民事执行举证原则、举证规则的体系,以期对民事执行实践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群体诉讼制度,它们从本质上讲都是用来解决多数人纠纷的制度,但是不可否认它们之间也有许多的差异,探讨这些独特的群体诉讼制度之间的共同规律和不
全球化打破了人类文化的时空界限,使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边界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并迫使文化人类学从最初只关注异域土著原始、简单的传统社会,转向
学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共物品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数量及其结构是衡量其文明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