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信息对抗系统、雷达系统、武器控制系统、指挥决策系统、通讯导航系统的发展与升级换代,在有限的频谱范围内,工作频率的高度密集甚至是重叠、单位体积内电磁功率密度的迅速增加、各种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和敏感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作为对电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天线,其类型与数量存在着增加的趋势。各种平台上的天线少则几部,多则十几部几十部,有的甚至达到天线林立的程度。这些状况造成其内部及其周围空间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从而导致电磁兼容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直接影响和制约系统电磁兼容性的天线,其电磁兼容问题自然成为关注的问题[1]。目前对于天线间隔离度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多的是位于卫星、舰载、车载之上,采用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试验和测试的方法进行的。尤其是当前计算电磁学发展日趋成熟,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法[4]。这种方法具有计算快,成本低,参数修改方便,预测成功率高的优点,可以在系统研制初期发现潜在问题,是具有很高经济效益的工程技术方法。本文主要就利用数值仿真技术对两个旋转抛物面天线间隔离度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1)认真学习了仿真涉及的数值算法即有限积分法(FIT-Finite IntegrationTechnique)的基本原理,包括Maxwell网格方程推导, Maxwell网格方程时域迭代格式的推导,激励源的设置,数值稳定性条件及截断边界条件,为下一步的仿真研究奠定基础。(2)深入学习了抛物面天线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以及天线辐射机理和一些基本的天线电参数,并介绍了天线间隔离度的概念,建立了计算隔离度的耦合模型。(3)建立了能进行电磁仿真的全尺寸旋转抛物面天线模型,探讨了模型简化的方法及激励源和离散网格的设置。对旋转抛物面天线馈源的近似相位中心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为下一步的研究确定了相对较佳的旋转抛物面天线仿真模型。(4)从端口网络的互易定理入手,学习了收发天线的互易定理。利用平面波谱理论推导了任意两收发天线间的隔离度公式,并学习了近场耦合系数的计算。(5)对一个实例(旋转抛物面天线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分别分析了隔离度与间距、夹角之间的变化关系,找到了与之相关的改善隔离度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