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发性的股权激励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但是较规范的发展始于2005年底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同时,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开展,上市公司大量的国有股、法人股转为流通股,市场的有效性和流通性大大增强,从而使得股权激励的作用日益显现,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即在全流通的背景下研究较规范的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国内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2003年之前,新管理办法颁布之后的实证研究仍为空白。本文运用2006年以来中国沪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经验数据考察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本文采用会计分析法与事件分析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进行综合的评价。在新的市场背景下,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上市公司经营的核心理念,流通股比例的大增使得市场对股权激励的反应更为迅速、真实,因此,本文在考察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时,不仅考察企业内在的经营绩效变化,同时也考察市场的反应和企业市值的波动。对于企业内在经营绩效,本文沿用国内大多数实证研究采用的会计分析法,选取重要的财务指标衡量公司的业绩变化;对于市场反应,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考察样本企业股权激励后的市场反应与市值变动。研究结果发现:绩效治理效应方面,股权激励能有效提升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但国有大股东的存在和董事会结构缺陷容易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独立董事现阶段的监督作用有限;市值治理效应方面,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明显,样本公司的市值波动显著,但其中半数以上出现负面波动,上市企业需要增强有效市值治理的观念。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本文包括七个章节,主要结构如下:国内外股权激励研究综述;中国股权激励现状总体考察;全流通背景的重要意义;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治理效应;股权激励对公司市值的治理效应;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总结;对中国股权激励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