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大量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效果还不理想,以师为本的德育理念、灌输式的德育方法使很多学生对道德规范只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而无法将之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其中之一是中职生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接受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体性和参与性,缺乏体验、思考和选择,而品德的最终形成是以内化为目标的,没有主体自主地积极地建构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标的。因此如何加强中职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鉴于此,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分析中职生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从而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模式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本论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观察法、案例研究法,多维度、多层面地对中职生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和深入地分析、研究和探讨。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概念作了界定,提出“中职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积极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活动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和建构起自己的思想品德体系。为了与普通中学做区分又进一步提出了中职生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客观条件。然后分析了中职生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主体性、社会性、实践性、选择性四个特征。最后提出了中职生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二大类型:内隐的自主建构和外显的自主建构。第二部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实践决定认识”、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教育学中的“主体教育”思想以及“活动教学”思想,共三个角度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本文“学生的思想品德体系是学生通过发挥主体性,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基础上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这一核心观点寻找到了理论支持。第三部分是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对影响中职生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因素进行了细致剖析。内因着重分析了“学生在品德形成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以及“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外因主要是从学校和教师、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学生品德自主建构的因素,以待第四部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第四部分是主要针对前面分析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中职生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实施策略,即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获得道德认知、凝聚道德情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加工,形成道德信念;磨练意志、知行统一,养成合乎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全员育人,同心协力,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