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跋涉·迷失——论“大学叙事”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变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属于“大学叙事”的三组小说展开细读和分析,从小说反映的时代特点与知识分子形象特征以及作家创作语境等方面来考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形象,厘清知识分子形象在现实情境变迁中的变动轨迹。结合“大学叙事”时空特色与文化特征分析,重点剖析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心理的变化与外在现实转变的联系,以此引起知识分子身份建构的注意。全文分三章。 引言部分简述人们对知识分子角色的文化阐释,分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从古代士大夫转变而来的过程中对自身定位的扬弃(从平民大众“立言人”转变为“代言人”)。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知识分子形象经历了历史现实不断的改写与变化。 第一章通过解读《围城》与《未央歌》,分析20世纪40年代战争环境下知识分子不同的文化选择。其一,虽对家国怀有拯救之心,但在中西文化夹击下只能苟且偷生的尴尬生存;其二,为拯救国家民族苦难,不惮沉潜成长甚至不惜牺牲的浪漫理想。这两种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都深深地打上时代烙印,二者的分野创造出不同的形象:文化围城中的尴尬人与浪漫想像中的社会脊梁。 第二章通过解读《青春之歌》、《大学春秋》与《人啊,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受到思想改造话语的冲击,知识分子形象的变动情态与思想解放潮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理性思考,阐发了当代知识分子三类形象的延续更替,即由自觉改造的革命者到讴歌建设的知识者,而最终成为理性反思的觉醒者。 第三章通过解读《桃李》与《桃花》,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知识分子面对消费主义文化的侵袭,无论是拥抱消费主义、逃离人文精神的狂欢化选择,还是拒绝消费主义、坚守人文精神的守拙式选择,他们都无奈地陷入身份建构的迷失困境,不得不成为现代社会中失落的迷失者。 结语部分总结概括了三个不同时代里知识分子的不同形象,指出知识分子形象更迭与现实外在环境的联系,呼吁知识分子应超越现实,坚持独立、自决的精神品格,为自身的文化存在确立起终极性价值。
其他文献
作为比喻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论从结构上看,还是从比喻成立的理据上看,喻体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对喻体的选择运用不仅决定了比喻的成立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