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经济组织作为基点,通过对社会经济大发展的现实环境中维吾尔妇女生活状态的描述,探讨现时期维吾尔独特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社会角色扮演及群体位置。与此同时,仅就目前状况而言,对于维吾尔女性群体的研究还基本处于学术领域的空白地带,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国的民族学、人类学以及女性研究提供一个具体详实的个案,进而为推动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论文共计七章内容:第一章“绪论”,对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缘由及其意义加以说明,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对研究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概念做了阐释与界定;第二章“走近喀什”,是对本研究所处的包括社会与时代背景在内的宏观大环境的介绍:从地域空间和历史沿革的二维角度,逐一展现研究所确定的四级田野点。之后,以现实阶段为背景,反映研究前期掌握到的喀什地区维族妇女整体的基本生活状况,从而引出对维族妇女生活影响较大的三类经济组织。第三章至第五章是本论文的主体,也是对田野资料的整理描述和分析部分。第三章从介绍“恰依”的活动程序与规模类型开始,对其起源、盛行原因、性质以及宏观功能做了阐述,同时体现出维吾尔妇女之间在这一具有非正式结构特征的民间经济组织中的互动过程;第四章分别对三种“半官半民”性质的经济组织即刺绣协会、蔬菜协会和杏子协会中的维吾尔妇女的生产与日常生活进行详细描绘,以社会性别的劳动分工制度作为切入点,研究这类社会组织作用于维吾尔妇女的内在机制;第五章是对劳动力转移部门如何将农村的维族女孩组织起来到沿海工厂务工,以及因此而使她们的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事实的描述,从而表现官方经济组织通过组织的运转对维族妇女施加影响的过程与效果以及妇女群体做出的相应回应。论文主体部分的具体研究过程均以女性主义人类学作为视角,侧重将女性放置于具体的社会关系与文化中去理解。论文的第六章是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部分。在分析三类经济组织存在与发展合理性的前提下,从组织的内部文化、社会群体类型以及与其他妇女组织的差异性比较等三方面,探讨支撑组织合理性发展的深层规律性内容;第七章“余论”是本论文的总结,笔者将三类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女性赋权的两种途径相联系,随之分析了三类经济组织中维吾尔妇女的实际发展路径,最后得出:经济组织中维吾尔妇女的发展,应是在吸取多种女性发展路径精髓内容的基础上,融合自内而外与由外而内的两种赋权形式的民族化与全球化相统一的具体实践过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