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究在不同浓度、不同添加时机下,L-精氨酸对不同库存期悬浮红细胞、冰冻保存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影响,并且对提高冰冻保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为冰冻红细胞损伤机制及保护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对进一步明确红细胞功能剂量,实现量化输注,提高红细胞临床输注效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也为探究一种新型红细胞保存液添加L-精氨酸配方,提高血液保存质量,提供实验数据。研究方法1、不同浓度的L-精氨酸对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影响:在悬浮保存的红细胞CPDA保存液中分别加入L-精氨酸溶液,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mmol/L、10mmol/L、50mmol/L,分别在库存期0d、7d、14d、21d、28d、35d检测红细胞氧亲和力P50的变化,红细胞2,3-DPG和ATP的变化以及对红细胞膜的影响。2、L-精氨酸的不同添加时机对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影响:分别在冰冻红细胞冰冻保存前、冰冻红细胞保存解冻后的MAP保存液中加入L-精氨酸溶液,使其终浓度分别为 5mmol/L、10mmol/L、50mmol/L,分别在库存期 0d、7d、14d、21d、28d、35d检测冰冻红细胞氧亲和力P50的变化,冰冻红细胞2,3-DPG和ATP的变化以及对冰冻红细胞膜的影响。3、红细胞携氧能力的检测:用军事医学科学院自主研发的血红蛋白携氧/释氧分析仪分别测定不同库存期0d、7d、14d、21d、28d、35d各血样的氧解离曲线及氧亲和力P50的数值;用酶标仪器读取吸光度值,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内2,3-DPG浓度和ATP浓度来评价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通过测定pH值、以及FHb的浓度来评估L-精氨酸对红细胞膜的影响。研究结果1、随库存期的延长,悬浮红细胞的氧亲和力P50均呈总体降低趋势,尤其在库存期开始2周内降低明显,于库存期14d内下降了 15.6%,随后下降较为缓慢,第35d下降了 25.4%,在库存期末其值仅为采血当天的74.6%。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悬浮红细胞P50与库存时间二者呈线性相关。2、随库存期的延长,冰冻红细胞的氧亲和力P50均呈总体降低趋势,且与悬浮红细胞相比,冰冻后的红细胞在各库存期同一时间点的氧亲和力P50均呈降低改变,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冰冻后的红细胞P50与库存时间二者也呈线性相关。3、终浓度为10mmol/L的L-精氨酸组对悬浮红细胞氧亲和力相关指标P50的提高影响最为显著,且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库存期末氧亲和力相关指标P50值仍为采血当天的82.5%。终浓度为5mmol/L的L-精氨酸组对悬浮红细胞氧亲和力相关指标P50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终浓度为50mmol/L的L-精氨酸组对悬浮红细胞氧亲和力相关指标P50与对照组间比较的影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使氧亲和力相关指标P50在库存期内呈显著下降。4、L-精氨酸对冰冻保存红细胞氧亲和力P50的提高作用较悬浮红细胞大,且在冰冻红细胞保存解冻后添加L-精氨酸到冰冻解冻后的复状液中作用最为显著;同样,终浓度为10mmol/L的L-精氨酸对冰冻红细胞氧亲和力P50的提高影响最为明显。5、随库存期的延长,悬浮红细胞、冰冻保存红细胞的2,3-DPG浓度和ATP浓度呈逐渐消耗,而L-精氨酸对悬浮红细胞、冰冻保存红细胞的2,3-DPG浓度和ATP浓度提高作用并不显著,且与未添加L-精氨酸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随库存期的延长,悬浮红细胞、冰冻保存红细胞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尤其在库存期21天后升高明显,且冰冻保存红细胞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较同库存期悬浮红细胞的高;L-精氨酸对冰冻保存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的降低作用较悬浮红细胞大,且在冰冻红细胞保存解冻后添加L-精氨酸到冰冻解冻后的复状液中作用最为显著;终浓度为10mmol/L的L-精氨酸对红细胞膜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研究结论1、随库存期的延长,悬浮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的氧亲和力P50呈总体降低趋势,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随之不断下降,红细胞的氧亲和力P50与库存时间二者呈线性相关。2、随库存期的延长,悬浮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红细胞破坏数量逐渐增多,红细胞膜的稳定性随之不断降低,。3、添加适宜浓度的L-精氨酸对库存期内悬浮红细胞、冰冻保存红细胞的氧亲和力P50及红细胞膜的稳定性有提高作用,且在冰冻红细胞保存解冻后添加L-精氨酸到冰冻解冻后的复壮液中作用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