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加拿大教育改革专家富兰认为:教育变革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想,事实上就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从我国近些年电子书包在中小学校推广应用的实践来看,学校推广领导者和一线教师大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推广应用经验。而纵观电子书包推广应用的实践现状,教师对电子书包的认同感偏低、电子书包与学科教学应用融合较难、电子书包自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制约着电子书包在实践中的推进。教师是课堂实施的主体,是课堂付诸实践的关键所在,而教师阻抗是影响和制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和推进的重要因素,最终决定着电子书包的推广应用程度。因此,研究电子书包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教师阻抗,无论对于电子书包课堂应用理论的发展,还是促进电子书包本身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某国家级贫困县的一所正在应用电子书包开展课堂教学应用的初级中学为研究实践场,经过田野调查,选取该校10位一线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对他们的课堂进行了深度观察与思考,从一线教师的视角,挖掘出了电子书包推广应用过程中教师阻抗因素并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出了教师阻抗理论模型,进而提出了减弱、消除教师阻抗的建议与策略,以期为电子书包开发企业和电子书包推广应用单位更好地推广应用电子书包提供参考。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编码梳理归纳分析,得到了电子书包推广应用过程中四个大方面教师阻抗因素,分别是:教师对电子书包接受度层面(教师认同、教师期望)、教师应用电子书包教学准备度层面(教师态度、教师理念、教师状态、教师信息素养)、外部推广支持层面(领导的支持因素、推广步骤因素、学生因素)、技术环境支持层面(物理环境因素、软件环境因素、数字教育资源因素)。针对以上四个大方面核心类属,结合已有的研究,分析其由编码得到的主范畴和范畴以及它们的关键引证,阐述其作为教师阻抗因素是如何影响电子书包推广应用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应用的。通过质性研究,对访谈材料的梳理分析归纳总结,挖掘出了教师阻抗中教师对电子书包接受度层面:教师认同感较低、教师接受度不高等因素;教师应用电子书包教学准备度层面:教师态度消极、教师理念偏颇、教师状态不佳、教师信息素养不高等因素;外部推广支持层面:领导支持与教师需求不契合、学校管理及推广策略“一刀切”、学生自学习惯差、培训支持力度小、教学应用模式单一等因素;技术环境支持层面:物理环境不完善、软件环境不友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少等问题。同时,针对“教师认同”“教师态度”“软件环境因素”“教师信息素养”等形成教师阻抗的12个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程度识别与排序,并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出了电子书包推广应用过程中教师阻抗理论模型。最后,针对S中学电子书包推广应用现状及教师阻抗,从电子书包创新推广的视角结合技术接受理论及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提出了“第一,转变教师理念,深化教师认同(深化教师对电子书包的价值认同是基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核心、提升教师电子书包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是关键点);第二,企业加强服务,提升产品品质(加强软件环境与资源建设,增强产品易用性;加强技术支持服务力度,转变教师消极态度);第三,校企通力合作,加强师生培训(加强教师培训,助力教师成长;培养学生会用且乐用电子书包);第四,教师积极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第五,学校科学引领,减弱教师阻抗(校长作为首席信息官,要注重创新实践;发挥教师的创造力,迈进创新3.0时代;加大推广支持,关心教师发展)”这五大方面减弱、消除教师阻抗的建议与电子书包推广应用策略,从而对电子书包的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产品更好地推广作出建议与思考,以期为电子书包开发企业和电子书包推广应用单位更好地推广应用电子书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