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Biolog分析结合其它常规分析研究了长期施肥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CK、N、NP、NK、PK、NPK、SNPK(S代表秸秆)、M1NPK (M代表有机肥)、M2NPK、撂荒(WL)、休闲(FL)对塿土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黄土区合理施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和塿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有机无机肥配施(SNPK、M1NPK、M2NPK)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提升,其中施用有机肥牛粪的效果好于秸秆还田;长期施磷肥或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或速效钾含量明显较高,其中有机肥牛粪配施化肥土壤速效磷或速效钾增加最为显著;NP配施或NP配施基础上的有机无机配合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pH,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酸碱性。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长期撂荒处理培肥地力如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酸碱度等方面的作用最显著。2.长期单施氮肥明显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商和土壤微生物对氮素的利用;而长期NP和NPK处理能够显著增加SMBC、SMBN含量,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商,使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SNPK、M1NPK和M2NPK)提高SMBC、SMBN含量的效果优于平衡施肥(NP、NPK),其中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M2NPK)的增加最为显著,且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长期农田施肥(NPK)和撂荒(WL)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3.不同无机肥处理中,NPK和NP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基础呼吸强度,NPK处理对土壤累积呼吸量的影响最显著;SNPK、M1NPK和M2NPK的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和累积呼吸量均明显提高,其中M2NPK处理表现最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和累积呼吸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撂荒(WL)最有利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和代谢强度。4.长期单施氮肥不利于维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而其它无机肥处理中以长期NP肥配施处理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的效果最佳,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物质是区分不同无机肥处理的主要碳源。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SNPK、M1NPK、M2NPK)有利于维持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糖类和羧酸类物质是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与平衡施肥(NPK)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变化,可见,长期平衡施用化肥(NPK)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没有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农田施肥和撂荒处理使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物种的丰富度和优势度明显升高,绝对休闲处理则不利于维持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5.相关性分析表明,物种的丰富度、优势度和碳源利用数与SMBC、SMBN、C/N和SMBC/SMBN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均与pH值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主要受碱解氮(AN)、速效磷(AP)、全氮(TN)、pH、SMBN、土壤碳氮比(C/N)、微生物量碳氮比(SMBC/SMBN)和速效钾(AK)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