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兴起,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经济转型压力的增大日益凸显,同时煤炭资源型城市开采沉陷区的面积逐渐增大。在这种局势下,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建设作为解决开采沉陷区问题的主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改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最为有效措施的之一。文章整体思路在于: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和DEM数据完成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信息提取;结合现有通用生态评价体系,针对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特色构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分析体系”的概念(EES系统),综合分析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改善提供依据。以河北省唐山市南湖生态示范林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及遥感数据的综合处理手段,对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及EES系统进行分析。具体完成内容如下:(1)利用遥感监测技术,结合DEM数据,完成研究区的资料收集和信息提取;(2)结合所提出的生态评价系统,利用GIS软件进行Landsat8遥感影像处理和研究区具体数据分析,通过ArcGIS叠加分析,完成研究区生态评价等级划分:整个南湖生态示范林一共分为四个风险级别:首先,生态示范林中部的南湖水体景观区的综合风险值最大,属于一级风险区的范围;其次,一级风险区外围地区为二级风险区,二级风险区主要实地景观为自然生态恢复区和密林景观区;再次,三级风险区主要是为生态示范林的文化居住景观区;最后,四级风险区处在生态示范林的中心偏外围的地区,这一地区为生态林的水体和文化居住区,其生境的生态弹性度指数、景观脆弱度指数均较小,风险源较少且概率小,故风险值最小;(3)根据所提出的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EES系统),分析唐山市南湖生态示范林生态系统是林场系统得以存在的前提及其周边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具体情况:只有在林场的生态系统存在的前提下,林场才能实现其净化环境、保持水土等社会责任,并实现林场系统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在对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进行开发时,我们必须在考虑其生态风险值的前提下进行,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并同时考虑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生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达到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的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