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葛洪是中国医学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信奉道教同时也是道家、炼丹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镇江市句容县)人,占籍岭南,两度入粤,终老于罗浮山,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岭南渡过,学术成就主要在岭南取得。葛洪著述甚富,但大多已佚,著作《肘后备急方》(以下简称《肘后方》)成为目前岭南现存最早的中医学著作,在医学领域影响颇大。全书列有70余篇名,所述病证百余种,内容涵盖临床急症以及内外妇儿各科病证与诊治方药,岭南医学病证源流于此,可以说是岭南临证医学发展的根基,是岭南临床各科病证首次记录。因此,整理研究其临证学术经验不仅可以更好的发挥临床效应,同时也对当前开展的岭南地域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工作有重要启迪意义。然而根据目前笔者所掌握的材料,学者对于《肘后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版本流传定型与急症手册、针灸方法等方面,缺乏对《肘后方》临证各科经验的整理研究及具体分析。检索百余篇研究葛洪硕博论文,专门研究整理《肘后方》临证学术经验者更是未见。有鉴于此,笔者按外感热病(含传染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五个方面,选择部分病种进行系统整理,挖掘其临证学术经验,从而凝练其学术特点,并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客观评价葛洪《肘后方》的学术成就。方法:本研究以葛洪《肘后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调研采访法、理论评述法进行研究。文献研究法,利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两家单位以及两家单位的网络平台服务项目,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进行资料搜集。以阅读原著、摘抄、扫描、复印、拍照等方式,保存有价值文献,占有一手资料。按照传统医史文献研究惯例,重视原创一手资料的发掘、收集,整理,将收集到的资料,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料存储,形成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word文档、以图片为形式的图像资料,完成论文写作前的资料收集及分类汇编,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调研采访法,包括实地考察罗浮山葛洪遗址、博罗县中医医院,探访当地有影响的个人中医诊所,采访当地群众以及研究葛洪著作的相关专家,以期进一步了解葛洪的生活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将调研中,所收集到的反映其学术经验、学术思想方面的资料保留,为论文的撰写丰富资料。理论评述法,避免单纯史料堆积,需要对史料进行评述凝练。司马迁撰《史记》首创以人载事,扁鹊仓公列传文末就有“太史公曰”,太史公曰就是司马迁对扁鹊、仓公两位名医的评述。本文采用病症资料归类分析、文献对比阐释等方法来总结葛洪《肘后方》学术经验,评述葛洪学术观点及理论主张。同时以《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关于医史文献专业论文写作方法为行业标杆,按照其行文规范的要求,凝练相关学术观点,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比较研究葛洪《肘后方》学术内涵,客观评价其学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成果:《肘后方》是目前现存最早的岭南中医学专著,所述病证百余种,涵盖岭南地区临床急症及各科病证与诊治方药,论文系统整理其各科学术经验,开启了岭南医学首次病证源流研究。研究结果按照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葛洪生平,《肘后方》版本及内容简介。第二章主要是整理葛洪《肘后方》各科学术经验,以单行本和胡冬裴辑复本为主要研究内容,按外感热病(含传染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分类,限于研究生论文篇幅及时间限制,选取其中论述比较详细及岭南多发病特发病为例整理其学术经验,主要整理的病证有外感热病、伤寒、时气、瘟病、霍乱、痢疾、疟疾、卒死、胸痹心痛、咳嗽、水肿、呕吐、黄疸、脚气病、痈疽、恶核、恶脉、恶疮、狂犬病、胎动不安、妊娠恶组、妊娠伤寒、产后时行、产后中风、产后腹痛、产后乳病、小儿疮疡、小儿痢疾、小儿惊痫。主要采取以方测证的方法来分析、归纳葛洪对疾病的认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要点等等。第三章为比较研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部分,横向比较研究从两个方面研究,首先以胸痹心痛病为例,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比较;再以当时影响较大与葛洪《肘后方》成书时期相近的《范汪方》从方证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其次是纵向比较,以论其对后世影响,从纵向角度辑录唐宋明清医著对葛洪《肘后方》内容引述情况,并将其引述内容与今之单行本《肘后方》比较研究,以探其学术渊源,体现《肘后方》的文献传承。通过比较可以说葛洪诊治疾病深受《黄帝内经》及仲景《伤寒杂病论》影响,但其尊古而不泥古,善于创新,对于疾病观察入微,善于抓住主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上较之前人更为丰富、深刻,治方治法具有多样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极大了丰富了治方治法,其实用性和疗效在当时也受到医家和患者的认可,在当时的影响堪比仲景方。《肘后方》作为现存最早的岭南医学著作,在对疾病诊治上为岭南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颇深,其学术经验不断的被医家医著引述、发展,纵跨唐宋明清各个时代,初步整理有:《千金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医心方》、《普济本事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鸡峰普济方》、《洪氏集验方》、《千金宝要》、《妇人大全良方》、《活人事证方后集》、《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普济方》、《奇效良方》、《医方考》、《祖剂》、《证治准绳·类方》、《成方切用》、《喻选古方试验》、《医通祖书》、《医方絮度》。足以证明葛洪《肘后方》的学术影响力,可以说其在中医学的发展长河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第四章进一步凝练葛洪《肘后方》临证学术特点,首先是简便廉验实用观,主要体现在书的编制体例,切合临床实际,十分方便临床应用,辨证善于抓住疾病的主症,能够把握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转折点,治法多样,可操作性强,治方精简实用,便于救急;再次是提倡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的预防观;最后是尊古而不泥古的创新观,书中首次记载了岭南地域性疾病包括恙虫病、脚气病等,丰富了疾病的病种,创立多种试验诊断方法及治法。葛洪《肘后方》临证经验总的来说是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创新上更注重实用的学术特点。结论:葛洪《肘后方》作为现存最早的岭南医学著作,在疾病诊治上为岭南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同时在中医学发展历史长河中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肘后方》临证学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简便廉验实用观,其次是提倡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的预防观,再有是尊圣而不泥古的创新观。葛洪《肘后方》对医学科学的贡献是巨大的,早已赢得了世人的尊崇。他身后二百年已名播海内。南梁陶弘景评曰:“寻葛氏旧方,至今已二百许年,播于海内,因而济者,其效实多”。葛洪作为“南粤先贤”,其驻留过的冲虚观等罗浮胜迹和广州三元宫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罗浮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当年葛洪采药炼丹池旁立碑:“纪念医药大家葛洪”,并把《肘后方》治疗疟疾验方:“青蒿一握,以水三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原文勒石,以表褒扬,可见其学术地位之高且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