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传统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并未足够重视语言表达所体现的理据性。语言理据可以解释语言表达式所体现的意义与意义的关联,形式与形式的关联,及形式与意义的关联。本研究选择英语名转动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意在将第二语言词汇研究及语言理据研究相结合,重点讨论认知理据在英语学习者识解名转动词时的作用。过去对于英语名转动词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全面地描述这一语言现象并发掘词义衍变的规律。而认知语言学派的产生使研究者开始探索人类的思维是如何识解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的。不过只有很小部分的研究分析了英语学习者在识解名转动词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从应用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对此进行解释。本研究尝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英语学习者识解名转动词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借助认知语法理论(Langacker,1987,1991)及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Kovecses&Radden,1998:Lakoff,1987;Lakoff&Johnson,1980;Panther,2006;Panther&Radden,1999;Radden&Kovecses,2007),本研究意在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名转动词现象进行探讨。本研究的理论部分着重探讨语言使用者对于英语名转动词的动态识解过程。本文根据名转动词的基名词与其所涉及的行动/位移图式之间的转喻关系对名转动词重新进行分类。本文参考认知语法理论,分析了名词转变为动词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语法含义。此外,我们也讨论了名转动词的转喻理据(包括语法转喻及域激活)和转喻-隐喻连续统理据,并提出这两类认知理据是名词转动词过程中意义与意义发生关联的主要动因。我们还尝试解释名转动词意义识解过程中语境、背景知识及认知理据是如何互动作用的。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我们便能够探讨英语学习者是如何处理英语名转动词这一问题。本文的实证部分着重探讨英语学习者在识解英语名转动词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1)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对于英语名转动词的识解存在何种差异?(2)认知理据如何影响英语学习者识解英语名转动词?本文的实证部分采用词汇测试及刺激回想法来收集数据。25名中国高级水平英语学习者及25名英语母语者构成了本研究的两组被试。在词汇测试中,我们选取了20个英语名转动词来考察被试对于这类词的理解,并以此获得定性及定量数据。被试被要求写下每个名转动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并标注他们对于每个测试项的熟悉度及完成测试后感知的识解难度。测试结束后,研究者和每名被试进行刺激回想,以此分析他们在完成任务时的思考过程。本实验中的词汇测试和刺激回想能帮助我们获得定性及定量两类数据。其中,我们用SPSS17.0软件分析定量数据,考察实验结果是否达到了统计学的显著性。同时,我们借助定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8对收集的定性数据(特别是被试的口头表述)进行编码、分析和量化。这有助于增加数据分析的效度和信度。通过结合定量及定性数据,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几点发现。实验结果揭示了英语学习者在识解英语名转动词时的重要信息。针对研究问题(1),我们发现在词汇测试中英语母语者的表现显著地超过英语学习者。虽然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使用相似的信息源来识解名转动词,但是他们识解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何利用语境及基名词所包含的信息。对于英语学习者,由于他们不熟悉基名词的词义,所以不得不更频繁地使用语境信息来推测动词词义,并且在猜词过程中更倾向于使用一般的词汇学习策略。他们的识解模式表明他们较少地意识到名转动词和基名词之间存在的认知理据。然而英语母语者却会首先关注基名词所激活的信息,并且更频繁地使用和认知理据相关的策略,例如转喻思维和隐喻思维。测试项语义的固定化程度是影响母语者选择识解模式的重要因素。因此相比于英语母语者,理解语境对于英语学习者更为重要。不过当学习者知道基名词的词义时,他们也会同时利用基名词及语境信息进行识解。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尝试使用诸如语法转喻、域激活和隐喻思维这样的认知理据,却很难产生和母语者一样的联想。研究发现如何正确地使用认知理据是英语学习者识解时的一大难点。这一发现也对我们分析研究问题(2)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研究问题(2)所涉及的认知理据在名转动词识解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语法转喻和域激活这两种转喻理据比隐喻理据更难被英语学习者正确使用。他们无法像母语者那样将测试项和特定的图式或激活域联系在一起。这种困难是由于两类被试的头脑中固化的认知模式有所不同。因为英语学习者无法像母语者那样获取某些名转动词固化的联想方式,他们不得不假设出一个可能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往往会造成错误的识解。作为影响转喻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原则中的知觉显著性和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有直接关联。尽管英语学习者对于名转动词中语法转喻和域激活所体现出的“部分代替整体”和“整体代替部分”这种基础转喻关系并不陌生,他们可能较少在第一语言使用中遇到名词活用作动词这样的用法。如果英语学习者没有接受足够的目的语转喻用法的输入,则很难利用固化的认知模式来理解词义,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使用转喻理据。本研究还发现英语学习者使用隐喻理据时的两个特点。第一,他们对于隐喻理据的使用是建立在转喻理据的基础之上的,并且需要由语境来激活。这一发现也验证了我们提出的转喻是名转动词更基础的认知理据的假设。第二,被试的第一语言会对隐喻理据的使用产生正迁移及负迁移的作用。本文认为转喻理据更多地作用在认知层面上以产生动词的基础义,而隐喻理据则更多地作用在语言层面上以产生动词特殊的引申义。因此,英语学习者对于隐喻理据的使用更容易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此外,诸如百科知识、文化知识及具身化等背景知识也会和认知理据互动作用以整合出名转动词的词义。在某些示例中,通过提取背景知识,学习者能得到额外的信息输入,并以此使用转喻理据激发图式及特定的激活域。而在另一些示例中,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者猜测词义的过程中可能是不可或缺的。本研究展示了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的原理应用到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特别是在认知理据研究方面。通过这种尝试,我们能从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角度促进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习得,帮助他们实现一种“有理可依”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