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随之暴露出一些问题: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城市竞争力不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极大的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城市-区域综合系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城市的中心性研究作为城市竞争力和区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得到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城市中心性的研究一般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城市的中心性指数研究;二是城市的中心性指强度研究。城市的中心性指数是衡量城市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的等级;城市的中心性强度是衡量城市在一定的区域内综合影响力的指标,是划分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和确定城市空间辐射范围的一定依据。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全国的粮食核心区,其城市的中心性强度的研究对于中部崛起及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中心性、交通中心性、国际化中心性、信息中心性、创新中心性和社会中心性六个方面26个指标对河南省城市中心性强度进行定量的分析,得到河南省18个省辖市在2003-2013年的城市中心性强度的综合得分,分析其内在的特征及问题。在空间上,根据各城市的中心性强度得分,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利用加权Voronoi法并在一定的优化原则下确定各省辖市在三个时间节点下中心性强度的空间格局(即辐射范围),通过分析2003-2013的城市中心性强度的时空格局的演化及与行政区划的差异得出以下特征及问题:1.郑州和洛阳与其他城市的城市中心性强度差距逐年拉大,城市体系呈轻微断层现象。经济中心性和国际化中心性两个维度的权重较大,对城市中心性强度提升的作用也较大。细化到基础指标,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旅游创汇收入、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城镇化水平对城市中心性强度的影响作用较大。2.河南省中心城市(18个省辖市)空间分布格局现状:各级中心城市呈“两极两圈”分布,两极为郑州和洛阳,为一级中心城市,内圈为二级中心城市,外圈为三级中心城市;区域发展不均衡,呈西北强东南弱的态势。3.各城市的中心性强度空间格局随着时间的变化均有一定的变动。2003-2008年,郑州市空间辐射范围增大,周边相邻城市(新乡、焦作)辐射范围减小。2008-2013年,郑州市空间辐射范围减小,周边相邻城市(焦作、新乡、开封)辐射范围增大。4.城市中心性强度与城市空间辐射范围不均衡。城市的空间辐射范围不均与自身的城市中心性强度大小有关,还与周边城市中心性强度大小和城市分布密集程度等因素有关。5.城市空间辐射范围与行政区划范围叠合分析吻合度较差。由于受城市形态(凹型城市、凸型城市)、面积及市区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会对城市中心性强度的空间实现造成差异。针对这些特征和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各中心城市全面参与的协同发展规划,引领全省协同发展;2.通过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科学合理的构建城市组团,打造次级增长极板块和城市圈层整合来进一步整合城市体系;3.各级中心城市联动,增强河南省总体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