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研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立足于探讨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当前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学历史课堂实施“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关于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立足于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实际,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等方法,对教学模式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指出为了克服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需要构建新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课程改革要求的历史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力求充实有关现代历史教学模式的理论,以期加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第二部分,关于“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基本原理的概述。深入剖析了“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的概念、模式的特征以及本模式创建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结构分析。在阐明了本模式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对本模式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四部分,“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策略。介绍了本模式实施的基本策略:情境体验策略、联系现实策略、概念重建策略、联系生活策略、史料研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第五部分,“引导—探究—感悟”教学模式的个案展示。以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一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例,具体介绍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本模式进行教学。总结出实施该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实际的教学效果。第六部分,结语。在概述前文的基础上,强调教学模式的研究不能脱离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更不能脱离历史学科特点,作为历史教师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实施本模式。并对教学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当代的教学模式应朝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