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如何运用比格犬进行经后入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PVCR)建立脊柱短缩动物模型;2.通过神经肌电检测仪及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研究基于该模型脊柱短缩时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潜伏期及波幅、脊髓血流的改变。方法:选用由昆明医科大学动物科提供的比格犬(平均体重:10.36kg)作为试验动物,将24只比格犬按照无短缩、短缩三分之一、短缩三分之二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只。采用3%戊巴比妥钠1 ml/kg桡静脉注射及氯胺酮10mg/kg颈部肌肉注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控呼吸,吸入1.2%异氟醚维持麻醉。双侧股动脉进行置管,一侧连接PiCCO系统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另一侧备用。单侧下肢隐静脉置管0.9%生理盐水30滴/min补液及持续微量泵泵入氨甲环酸10mg/kg.h.暴露L1-L5椎体后方结构,用3.5mm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对L1、L2、L4、L5椎体双侧椎弓根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切除L3节段椎板暴露L3节段脊髓,结扎L2、L3节段血管。采用PVCR术切除L3椎体及其附属结构,钉棒系统链接L1、2、4、5椎弓根钉,固定脊柱。术中全程运用神经肌电检测仪对实验动物双下肢SEP进行监测,同时采集术前(基线)、结扎两对节段血管、椎体切除、短缩三分之一、短缩三分之二时双下肢SEP潜伏期及波幅数据。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脊髓血流进行检测,选取L3椎板切除、结扎两对节段血管、短缩三分之一、短缩三分之二时的脊髓血流PU值。收集实验动物基本数据,包括体重、体长、体温,手术时长、失血量。实验室检查收集术前及失血30%时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果:A、B、C三组间对比其体重、体长、体温,手术时长、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失血量占血容量的40.9%,术前RBC、Hb、PT、APTT,三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结扎两对节段血管、椎体切除三个阶段时A、B、C三组双下肢SEP潜伏期与波幅变化各组间对比和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短缩三分之一时组内左、右下肢SEP潜伏期与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短缩三分之二时组内左、右下肢SEP潜伏期与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结扎两对节段血管、椎体切除时SEP潜伏期与波幅的改变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短缩三分之一时SEP潜伏期与波幅的改变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短缩三分之一时SEP潜伏期与波幅的改变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切除、结扎两对节段血管两个阶段A、B、C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椎板切除与短缩三分之一时脊髓血流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椎板切除与短缩三分二脊髓血流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选用比格犬作为实验动物其性情温顺、个体差异小,实验室指标接近于人等优点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及可靠性。2、运用PVCR术建立动物模型实现了仅需要单一切口即可完整切除脊髓周围骨性、非骨性组织,完成环脊髓360°的减压,创造了一个可供进行有效脊柱短缩的空间。3、短缩三分之一(L3椎体高度+上、下椎间盘厚度)距离时脊髓血流的改变较小不会对体感诱发电位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短缩距离是安全可靠的。4、短缩三分之二(L3椎体高度+上、下椎间盘厚度)距离时脊髓血流的改变较大同时对体感诱发电位产生较大影响超过安全范围这一短缩距离是脊髓所不能耐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