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受到致病病原侵染后往往会影响寄主植物和植食性昆虫的互作关系,同时影响植食性昆虫和其天敌的互作关系,明确植物致病病原与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重营养级之间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将为田间虫害和病害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危害水稻的远距离迁飞性重要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对水稻产量危害较大。田间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褐飞虱的危害,如果能明确水稻白叶枯病与水稻-褐飞虱-天敌三重营养级之间的互作关系则可为褐飞虱和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本课题以水稻白叶枯病-水稻-褐飞虱-褐飞虱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为研究系统,通过各种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手段,探讨了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不同时间对褐飞虱取食、生长发育、繁殖,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寄主定位行为的效应,以及水稻挥发物和自身营养条件,并结合大田试验探究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不同时间对褐飞虱种群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对褐飞虱取食、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通过昆虫刺探电位仪(EPG)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不同时间对褐飞虱取食、生长发育、繁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感染白叶枯病3d时对褐飞虱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褐飞虱取食感染白叶枯病3d时的水稻非刺探波(NP)和刺探路径波(Ph)持续的总时间显著高于健康水稻,而韧皮部取食波(N4-b)持续总时间极显著低于健康水稻: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对褐飞虱的产卵量、卵孵化率以及若虫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影响。2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寄主定位行为的影响利用H型嗅觉仪和模拟大田选择试验装置研究了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不同时间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寄主定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极显著地趋向于选择白叶枯病菌侵染5d后的水稻,显著地趋向于选择白叶枯病菌侵染15d后的水稻;黑肩绿盲蝽成虫显著趋向于选择5d健康水稻,极显著地趋向于选择感病10d的飞虱取食后的水稻。而在其它时间段褐飞虱和黑肩绿盲蝽的选择行为无显著趋向性。3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韧皮部游离氨基酸和挥发物的提取及测定利用氨基酸自动测定仪和GC-MS等技术手段测定了14种游离氨基酸和24种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健康和感病水稻中主要有14种游离氨基酸其中1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出现显著性差异:健康和感病水稻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共22种均主要包括萜烯类和醛、酮、酯类,其中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a-蒎烯(a-Pinene)、莰烯(Camphene)、β-水芹烯(p-Phellandrene)、己醛(3-Hexanal)、乙酸异戊酯(1-Butanol,3-methyl-,acetate)、D-柠檬烯(D-Limonene)、庚烷(Heptane)、癸醛(n-Decanal)等8种水稻挥发物显著高于健康水稻;健康和感病水稻受褐飞虱取食后,挥发性物质种类减少了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乙酸异戊酯(1-Butanol,3-methyl-, acetate)、乙酸-2-甲基丁基酯(1-Butanol,2-methyl-, acetate)等3种物质,并且增加了2,6,10-三甲基十二烷(2,6,10-trimethyl-dodecane)、甲苯(Toluene)等2种物质,其余19种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无变化,其中感病水稻受褐飞虱取食后α-蒎烯(α-Pinene)、2,4-二甲基庚烷(2,4-dmethyl-heptane)、2,6,10-三甲基十二烷(2,6,10-trimethyl-dodecane)、己醛(3-Hexanal)等4种挥发性物质显著高于褐飞虱取食后的健康水稻,相反仅正十三烷(Tridecane)1种挥发性物质显著低于褐飞虱取食后的健康水稻。4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通过人工接菌,对水稻感白叶枯病后田间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2013年,感病15d的水稻飞虱种群数量显著多于健康水稻,黑肩绿盲蝽种群数量无差异;2014年,感病15d的水稻飞虱寄生率显著大于健康水稻;而在其它调查时间段,飞虱、捕食性蝽类、寄生性天敌、蜘蛛种群数量与健康水稻相比均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