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病篇》湿热证治规律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h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湿热病篇》是一部论述治疗湿热性质疾病的专著,全书四十六条,对湿热病的典型的临床表现以条文的形式进行阐述。通过辨证论治列明方药或治法。其以三焦辨证为纲,论述了湿热病的病因病机,湿热病邪的传变规律及治疗时的用药。通过对《湿热病篇》的条文分析,研究其治疗湿热证治规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湿热性质疾病的用药。方法:本研究选取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整理的王孟英《温热经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中所载的《湿热病篇》为原始研究对象。建立治疗湿热病的数据库,并利用SPSS22.0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频数分析,对所选方剂用药的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分类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对相关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功效进行挖掘,研究《湿热病篇》治疗湿热证的用药规律。结果:1《湿热病篇》对湿热证的病因由内外二因所致,内因为脾胃内伤,外因为感受湿邪。病根据湿热病证的发展使用不同的祛湿法和清热法。邪在卫分及上焦气分则用宣肺祛湿法和心凉透热法,邪在中焦气分可用芳香化湿法、辛温燥湿法和苦寒清热法,邪在气分下焦则用淡渗利湿法,邪犯营血可用凉血清热法,邪热化燥结于胃肠可用攻下祛热法,邪热伤阴则育阴清热法,湿邪伤阳则用温阳逐湿法。2符合纳入标准的条文共用药105味,用药频次206次。其中甘草使用频数最多为11,其次分别使用滑石10、石菖蒲8、生地7、半夏6、藿香,茯苓,苍术,连翘各5。用药四气频数中使用寒药居首共计使用89次,其次为温药62次,平药45次,凉药12次。五味的中,以甘味药居首,使用93次、其次是苦味药86次、辛味药80次。药物归经以归胃经的频次居首为115次,其次为肺经95次、脾经86次,心经81次,肝经64次。结论:1《湿热病篇》在前代医家的基础上论述了湿热证的提纲,较全面的阐述了湿热病的病因、病机、治法及用药。2在治疗湿热证以祛湿法和清热法为主,重视养阴、通畅气机,善后注重祛邪扶正。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湿热的“三禁忌”。重视预后调理。3善用六一散,用药以寒凉药为主,其次为温药,其药物归经以归胃、肺、脾为主,对药物的运用灵活,取材、炮制以及煎药法别具一格。
其他文献
Jar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 processes for low-concentra-tion municipal wastewater from South China by
长期以来各国水稻育种专家都在围绕如何提高水稻单产和改善稻米质量这一目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人们对稻米质量的认识和研究往往停留在如何改进它的营养特性(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如何应对来自社会稳定安全的各种非常规威胁和挑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在执政管理方面面临的严重问题。自然灾害是重要的
这篇论文在它的发作期间集中于温度和 Swift-Backhaus 类型旅行波浪 thermoacoustic 素数 mover 的压力特征,抑制处理,理解 thermoacoustic 摆动发作的内在的机制和使用低档的
目的制备耦联抗CD133及ABCG2抗体的荧光Fe3O4纳米微粒,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癌细胞转移后的定位。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在其外面包裹羧基化葡聚糖,然后与
支持多通证的区块链在线授信数字系统(以下简称授信系统),利用区块链、密码学、通信安全领域的公理性技术,对多种区块链数字通证的私钥、操作指令进行保护。从原理上解决了私钥、指令的盗取与篡改等问题,是一套完整的数字通证管理、审核和转移的授信系统。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天然气因其清洁环保,热效率高,而备受关注。但由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结构相对稳定,特别是当浓度较低时(甲烷浓度小于等于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