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谏言对领导纳谏的影响研究 ——基于认知评价理论视角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505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使得企业要想成功地发展和竞争,就必须要创造新的想法、不断学习并适应。这种适应和提升的能力通常取决于员工持续并主动地付出以改善组织现状为导向的努力。员工谏言就是这样一种主动性行为,它是指员工对工作有关问题进行的建设性意见表达。长期以来,员工谏言被认为是高质量决策和组织有效性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它对组织来说有着诸多好处,如促进有效决策、增强团队学习、改进工作流程和创新、提高组织绩效、识别潜在问题等。鉴于谏言能够给组织带来如此多的积极效应,以往研究大多关注促进或阻碍谏言的影响因素,却忽视了领导者是否会接纳员工提出的想法和意见(即领导纳谏)。因为如果领导者不予采纳,谏言的积极作用将无法发挥出来,因此领导者广开言路、虚怀纳谏、从谏如流等行为对组织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谏言与纳谏相辅相成,领导纳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事业的成败,但并不是所有领导者都愿意纳谏。尽管以往对谏言的研究衍生了领导对谏言的反应研究,但目前学术界对领导纳谏的具体内涵认识不足,领导纳谏尚没有清晰定义。另外,现有文献对员工谏言与领导纳谏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研究理论缺乏或较为单一。鉴于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领导纳谏的具体概念内涵以及当面对员工谏言时,领导者为何以及何时会纳谏。具体来说,本研究将清晰定义领导纳谏概念内涵并开发对应测量量表,并探讨员工谏言(促进性谏言和抑制性谏言)为何以及何时会导致领导纳谏。本研究将领导纳谏定义为领导者对员工谏言的一种认知评估过程,它是领导者对员工谏言的积极反应,具体指领导者在何种程度上对员工谏言给予额外的关注与资源支持,鼓励员工谏言,征求与听取员工意见、建议或想法,对员工意见、建议或想法进行分析和评判,并将合理意见、建议或想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施的过程。根据这一定义,本研究首先采用开放式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定性研究原始资料收集,共收集领导纳谏的行为事例496条,通过质性编码的方法进行开放式编码和范畴编码以形成概念向度,然后根据概念向度对496条行为事例进行反向编码和归类,并进行条目合并与优化,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领导纳谏是一个“求、听、评、纳”的认知评估过程,是一个包含求、听、评、纳四方面的单维度结构构念,共包含13个初始题项。其中,“求”是指管理者征求意见和建议;“听”是指善于倾听、听取意见和建议;“评”是指对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纳”是指采纳并执行意见和建议。本研究对初始量表进行了定量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13个题项萃取出一个因子,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6,方差解释量为66.02%,表明13个题项的领导纳谏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度。随后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包括构念效度、区分效度和效标效度分析,构念效度分析表明领导纳谏的13题项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构念效度,区分效度表明本研究开发的领导纳谏测量量表与上级反应、管理者谏言征求、谏言认可、管理开放性等类似构念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效标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领导纳谏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有效性。总的来说,本研究开发的领导纳谏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运用于后续实证研究。另外,本研究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构建了领导纳谏的实证模型以探讨员工谏言(促进性谏言和抑制性谏言)为何以及何时会引起领导纳谏。认知评价理论表明,认知评估是个体对压力事件及其对自身潜在影响的评价过程,主要聚焦于意义或重要性,分为初次评估和二次评估。初次评估是指个体评估压力事件是否会损害自我幸福感,二次评估是指对如何应对该压力事件的评估。另外,情绪是个体感知到刺激事件对自己有益或有害之后的反应,知觉和认知是刺激事件与情绪反应之间必须的中介物。员工谏言作为领导者所面临的一种压力会引发领导者对员工谏言的评估,当员工谏言被认为能够促进领导者学习和成长、增强其个人幸福感时,则会被做出挑战性评估,而当员工谏言被认为会阻碍个人成长和个人幸福感时,则会被做出阻碍性评估,挑战性评估能够增加领导者的心流体验,进而引发领导纳谏,而阻碍性评估则会减少领导者的心流体验,进而减少领导纳谏。通过对174名员工和90名领导者的配对样本研究发现:促进性谏言和抑制性谏言均正向影响挑战性评估而负向影响阻碍性评估,这可能是因为无论是促进性谏言还是抑制性谏言,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抑制性谏言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本身也有利于提高管理效能、促进领导者学习、提高组织创新和环境适应力;挑战性评估正向影响心流;心流正向影响领导纳谏;挑战性评估和阻碍性评估在促进性谏言/抑制性谏言与心流之间起中介作用;挑战性评估/阻碍性评估和心流在促进性谏言/抑制性谏言和领导纳谏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上级喜欢调节了促进性谏言与挑战性评估/阻碍性评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调节了抑制性谏言与挑战性评估/阻碍性评估之间的关系;另外,上级喜欢还调节了挑战性评估和阻碍性评估在促进性谏言/抑制性谏言与心流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对于理论意义,本研究以领导者为中心对领导纳谏进行了探索,清晰界定了领导纳谏的概念内涵并开发了其测量量表,有利于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将员工谏言作为领导者面临的一种压力来进行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探讨了员工谏言对领导纳谏的影响机制,这拓展了员工谏言与领导纳谏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延伸了认知评价理论的框架范围,丰富了员工谏言与领导纳谏的相关研究理论和结论。实践启示则主要包括员工和领导者两个方面,对于员工而言,在工作中可以积极谏言,但最好采用促进性的属性框架;在领导者处于积极状态和情绪时谏言更可能获得领导者的积极反应;在工作中积极发展与领导者的社会交换关系,减小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距离等;对于领导者而言,在工作中要做好情绪管理,尽可能地保持积极状态,以及面对员工谏言时要理性对待,谨慎评估,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情感喜好而忽略有用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饮食结构进一步改善,对大豆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且对进口大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大豆价格的剧烈波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运用误差修正GARCH模型对我国大豆期货价格的形成及波动特征、大豆的金融化属性对国内期货市场的价格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厘清金融化与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对缓解大豆因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损失、规避市场潜在风险、完善农产品市场
目的:“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该病由多因素所致,发病率高,易于反复,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会身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中医外治法多采用针刺、拔罐放血、耳穴、中药面敷等治疗。皮肤护理治疗也常是治疗痤疮一项重要辅助手段,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的优点。六经辨证是东汉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根据外感病的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总结出来的一种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六经
目的:火针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临床中多采用综合疗法,我院针灸科形成了以火针为主治疗PHN的临床特色。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病例中火针为主疗法治疗PHN的临床疗效,结合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PHN的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火针对PHN模型大鼠的疼痛行为学
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关注益肺散结丸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顺铂耐药的作用,以及探讨其抑制NSCLC顺铂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第一部分:(1)运用逐步递增的顺铂浓度,间歇作用体外诱导法构建NSCLC顺铂耐药细胞系,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优质的生物细胞资源。(2)益肺散结丸成年SD大鼠连续灌胃7天,然后进行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进一步提取益肺散结丸SD大鼠的含药血清。(3)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益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2月长期腹膜透析患者93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掷小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延续护理,研究组47例患者运用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分析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
油气悬架具有集成度高、承载能力强、车身高度可调、刚度非线性等优点,可有效改善恶劣工况引起的车身振动,在各种工程车辆和军用车辆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关于油气悬架系统的研究大多以纵向、横向或垂向单一目标控制为主,考虑矿区行驶路况的多变性以及油气悬架系统本身存在的非线性对矿用自卸车综合性能的影响,现有控制策略难以满足矿用自卸车纵横垂向综合性能需求,在追求某一性能最优时甚至会恶化系统其余性能。为此,本文依
316L不锈钢由于其优越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电等领域,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在关键摩擦运动副零部件上的应用;镍基合金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较好的耐磨性能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在工程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激光熔覆沉积技术作为一种集激光加工技术、数控技术、材料技术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制造技术,基于先进的“离散-叠加”思想,采用逐点逐层堆积的成形方式,具有快速
纯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声等优点,使其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在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重点推进的产品类型之一。在车用驱动电机中,轮毂电机结构简单紧凑、传动高效、驱动和制动转矩独立可控,代表着下一代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现有外转子直接驱动和内转子减速驱动两种类型轮毂电机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缺点,适用场合受到限制。双转子电机是十多年前提出的一种可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气式动力耦合装置,
UHRF1是至关重要的DNA甲基化调控因子,它参与DNA维持性甲基化过程的功能已经研究的比较清楚。另外,还有研究表明UHRF1参与DNA的损伤修复。但除此之外UHRF1是否还有其它全新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AMPK是细胞极为重要的能量感受器,当细胞处于能量匮乏的状态时AMPK会被激活,AMPK激活后可以磷酸化不同的下游底物从而促进分解代谢和抑制合成代谢,最终使细胞达到能量平衡状态。我们的研究发现U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具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两个动力源系统,通过合理设计整车能量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实现15%~50%的节油率。其中,功率分流式HEV通过行星排式功率分流装置不仅可以解耦发动机转矩转速,还具有电子无级变速功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机电复合传动系统结构,也是专家学者争相探索的HEV构型。多动力源的协调控制是功率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