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辞学”从汉代到今天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其中《九歌》也一直为学者与专家所重视,研究者很多。不过,学者研究集中于《九歌》的来源、篇目、性质、与巫术的关系,而研究诗歌全篇基调——悲情意蕴的学者很少。近些年来,虽然也有人研究,但大都是以短篇论文的形式出现,论及其悲情意蕴,大多也只是泛泛而论,鲜见进行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与探讨,因而笔者就选取了这个论题来作尝试。
本文的第一章讨论屈原与《九歌》的关系。《九歌》本是夏朝祭祀天地的巫歌,后流传到沅湘一带,演唱不衰。沅湘民间演唱的《九歌》保留着原始祭祀的仪式与歌调,乐曲优美,但歌词鄙陋。屈原流放到沅湘后,看到民间祭祀的歌舞之乐,于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润色,创作了这一套新的歌辞。其主要基调是以悲情为主,色调是忧郁的。第二章讨论屈原《九歌》悲情意蕴的表现形式。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挫折型、离别型和哀悼型,均充满了浓郁的悲情。如二湘篇与《山鬼》篇的佳期难会,赴约失恋,充满了悲思;
《云中君》抒写挽留不住恋人的离别之忧,《大司命》抒写折流麻送别之苦,《少司命》抒写不愿离开人间的太息之声,《河伯》抒写依依惜别的南浦之愁;而《国殇》则充满了保家卫国的死难将士与敌人拼杀的悲壮。与前面的悲情恋歌一起汇合成一幅悲苦而壮烈的画卷。第三章论述《九歌》悲情意蕴的特质。《九歌》十一篇章表现形式是人间的悲情,而在这人间悲情外在形式之下所表现出来的屈原个人的情感实质是:时间易逝、功业未就的慨叹;生命无常、人生易老的悲凉;人生的美好最难成就的哀叹。这一切构成《九歌》全诗所抒写的离情别意的内在意蕴。第四章论述屈原寄托于《九歌》的思想感情,也是其悲情意蕴的成因。本人认为,《九歌》是屈原美政理想破灭后,流放沅湘之时,借当地人民祭祀鬼神的祭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悲苦。屈原对其中的歌词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加工、润色、整理,使《九歌》虽是原始的祭歌而具有了原创的性质,通过文人的书写而保留到后世。可以说,屈原为其巨烈的政治感情的冲撞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倾泻的途径,于是今天的我们才可以读到流芳百世的《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