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憩活动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自发性需求。游憩空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成为地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关于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特征、驱动机制、演化规律等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尺度上,对于游憩空间的微观结构、微观与宏观结构的耦合机制以及游憩空间分异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对于多尺度的游憩空间微观格局和结构更是很少涉及。本文的研究关注健身俱乐部这一单一游憩空间要素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而且将研究视角集中于该要素多尺度的微观空间结构。本文对北京市范围内775家健身俱乐部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尺度下的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以整个研究区域来考虑样点空间分布宏观特征的全局尺度,以行政界限和交通环路为基本单元的中尺度,以及由1km-5km格网构成的五个微观尺度。本研究为准确描述健身俱乐部的空间微观格局提供了研究思路,并为探讨点要素空间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形态特征提供了参考实证。本文基于ArcGIS平台,采用最近距离分析和样方分析法计算北京市健身俱乐部空间分布中心与分布的方向特征及健身俱乐部点要素之间的离散程度。结果显示,在全局尺度下,北京市健身俱乐部空间分布为显著聚集状态;而中尺度下,健身俱乐部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既有聚集状态,也有随机分布和离散状态。这充分反映了健身俱乐部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在中尺度和多个微观尺度上,健身俱乐部空间格局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利用Crimestat软件对北京市健身俱乐部的空间聚集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认为,北京市健身俱乐部的聚集效应主要是由于城市功能的调整,二环内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而造成的。斑块状的聚集区主要与当地的人口结构、历史名胜古迹、公园休憩地的交通状况有关。利用1km-5km尺度下多边形网格数据与健身俱乐部点数据进行统计叠置,得到不同尺度格网单元中健身俱乐部数量。结果显示,随着研究尺度不断的变小,北京市健身俱乐部空间分布特征也发生了改变,高密度区域明显减少,而且在高密度区域周围形成低密度的环状区域,同时形成了各种密度相间的格局。结果还显示,北京市健身俱乐部空间分布密度在2km、3km尺度下体现较明显,这两个尺度是反映空间分布密度的较好尺度。1km-5km尺度下,北京市健身俱乐部的空间分布密度与离散度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健身俱乐部的空间分布存在空间变异特征。随着研究尺度降低,健身俱乐部分布密度和离散度系数的相关性减弱。1km尺度下,健身俱乐部空间分布的密度与离散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