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典抗抑郁药物氟西汀(FLX)对抑郁症CUS模型大鼠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和DG内树突棘数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5周龄,120~160 g)适应性喂养2周后,根据糖水偏好实验淘汰糖水偏好不稳定的大鼠,然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US应激组。CUS应激组大鼠采用孤养模式,并给予7周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每天至少2种不同应激;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5只/笼,不做任何的干预。每周同一时间对动物进行体质量测定和糖水偏好测试。CUS应激第4周末,淘汰CUS应激组中未成模大鼠,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CUS组与CUS+FLX组,给予CUS+FLX组大鼠每天1次的氟西汀腹腔注射治疗,剂量为5mg/kg,为期3周。空白对照组和CUS组则每日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为期3周。CUS应激第7周时,对各组大鼠进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等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进行灌注固定,随机抽取一侧大脑半球,制成等距连续冰冻切片,结合体视学光学分合法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计算各组大鼠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和DG总体积,海马CA1区、CA3区和DG内树突棘密度、树突棘总数等。结果:1.体质量结果:在应激的前四周中,CUS应激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缓慢,且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CUS应激组大鼠的体质量在第2周至第4周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应激第5周至第7周,CUS组大鼠和CUS+FLX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大鼠(p<0.01,p<0.01);CUS+FLX组大鼠的体质量和CUS组大鼠的体质量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行为学结果:实验开始至应激第4周,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CUS应激组大鼠糖水偏好逐渐下降,且造模第2周至第4周糖水偏好的下降具有显著性(p<0.05);应激第5周至第7周,CUS组大鼠糖水偏好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大鼠(p<0.05);与CUS组大鼠相比,CUS应激第7周时,即氟西汀治疗第3周时,CUS+FLX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出现显著性上升(p<0.05)。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CUS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运动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时间百分比、中央路程百分比均显著性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臂滞留时间及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性下降(p<0.05,p<0.05),闭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性增加(p<0.05);而与CUS组大鼠相比,CUS+FLX组大鼠的旷场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的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3.体视学结果:三组大鼠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及DG的总体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CUS组大鼠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及DG内的树突棘密度均显著性下降(p<0.01,p<0.05,p<0.05);与CUS组大鼠相比,CUS+FLX组大鼠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及DG内的树突棘密度均显著增加(p<0.01,p<0.05,p<0.05)。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CUS组大鼠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及DG内的树突棘总数目均显著下降(p<0.05,p<0.05,p<0.05);与CUS组大鼠相比,CUS+FLX组大鼠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及DG内的树突棘总数目均显著增加(p<0.01,p<0.05,p<0.05)。结论:1.抑郁症存在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及DG内树突棘密度及总数目的减少;2.氟西汀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抑郁症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及DG内树突棘丢失的改变,氟西汀治疗后抑郁症海马结构CA1区、CA3区及DG内树突棘密度和总数量的增加可能是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