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作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创新产品,旨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户手中最重要的资产即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林权等的融资功能,变资产为资本,向金融机构抵押以获得贷款。这种融资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缓解农户资金需求增长与农村金融体系供给抑制的矛盾,为农户顺利融资创造有利条件。而有些学者认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存在着危害社会稳定、破坏国家土地用途规划的潜在可能性,因此必须加以限制。本文试图分析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以期从农户增收的实际效果方面说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实施的必要性。本文以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农村产权理论和担保理论为基础,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法律背景和政策背景出发综述其产生与演变的总体概况,采用规范分析从我国农户融资的供求现状和融资困境的理论解释入手,通过中间因素的传导机制说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对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作用机理,随即根据2012年7—8月在宁夏同心和陕西高陵实地入户调研的262份调查数据,运用DID模型计算得出参与户与未参与户之间的人均纯收入、人均农业收入、人均非农收入的增长差值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实证分析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对农户人均纯收入、人均农业收入、人均非农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对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短期内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对收入结构的影响不显著;从控制变量分析,变量农户受教育程度与家庭耕地面积对人均纯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变量家庭人口总数与农业劳动力占比对人均纯收入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变量农户年龄与家庭耕地面积对人均农业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变量家庭人口总数对人均农业收入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变量受教育程度对人均非农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年龄与农业劳动力占比对人均非农收入产生显著负影响。最后,针对相应的法律规定是否应该进一步放宽,试点范围是否逐步扩大以及如何加强农村产权的融资功能等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