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高等教育一直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其中发展最快的部分。至2006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仅用了6-7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必然。但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超常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以至成为事关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导致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高等教育学角度,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质量存在内在关联,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集中反映,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原因有观念性的,也有实体性的,且前者是基础、是根本、是先导。
基于此,(一)本文首先结合某985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近几年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大学毕业生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持续增强,即大学毕业生供给的质和量的增长速度严重地不协调、不统一,该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直接原因;并阐明由于在观念上我们还没有真正形成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并以其引导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实体上我们还没有在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确立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的深层次原因。(二)继而,本文在高等教育学理论框架下较为系统地分析、考察了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及变迁,阐明了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应该是合发展性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并采用利益关系人分析方法反思了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因素。(三)最后,在对研究型大学应秉持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教育质量影响所得出的结论,本文讨论了研究型大学构建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在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要确立合发展性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而且要积极探索并构建切实可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和人才市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民生大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良性和谐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