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性评价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在学生评价领域已经呈现出相对完整和成熟的体系,但目前国内关于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鉴于此,本研究以《上海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以下简称《评价指南》)中的幼儿发展评价部分为导向,对我国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论文从以下六个方面依次展开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对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真实性评价的研究文献,为第四部分的理论研究和第五部分的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研究设计。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第四部分: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的理论研究。在梳理文献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评价信息、评价情境、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四个角度探讨了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的“真实性”特点。第五部分: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在文献梳理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探讨了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在内的多元评价主体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家庭生活中,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多途径地收集幼儿发展的真实性表现信息,如何对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与汇总来获得幼儿发展的真实性评价结果,以及如何将结果有效地反馈与利用。最后,提出了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的运行机制,并结合案例,提出了幼儿发展真实性评价的实践操作要点。第六部分: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对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反思,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