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观察不但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二十世纪早期在国外,课堂方法作为一种科研方法开始教育研究中使用,到现在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各种体系,为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广为使用,但在我国,课堂方法作为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在运用上其科学性都还比较欠缺。本文立足于此,尝试对课堂观察方法的理论和运用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以期达到提供借鉴的目的,同时希望能促进研究者走进课堂,利用多样的课堂观察方法进行微观研究,促进教师作为研究者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研究中来。文章主要有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对课堂观察方法进行了总体的分析:包括课堂观察方法的历史发展线索,课堂观察的特性、重要作用、类别和基本操作步骤。二十世纪以来课堂观察逐渐成为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并不断得到发展,到现在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从定量到定性的一系列具体方法;课堂观察不同于日常观察,它作为一种科学的观察,具有系统性、选择性和情境性等特点,使它不同于其它的教育科研方法,从而具有其它教育科研方法无法替代的优势,即可以在事件行为发生的同时记录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课堂观察在开展课堂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育决策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课堂观察方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实验室观察和自然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等,以及英国学者霍普金斯所提出的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观察和系统观察,这些类别展示了课堂观察方法所具备的各方面的属性,笔者从课堂观察收集资料及资料呈现形式是“量化”还是“质化”的维度,将课堂观察分为“定量课堂观察”和“定性课堂观察”的两类;尽管课堂观察方法有不同的类别,但在具体运用中,它们都有一具大致相同的研究框架:课堂观察前的计划——课堂观察记录——资料分析及结果呈现,三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具体的步骤。 文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从定量课堂观察和定性课堂观察两大类别对一些更具体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它们各自的记录体系,资料分析方法、存在的优点与缺陷以及定量和定性观察的综合运用问题等。 定量课堂观察基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和结构主义的思想,强调对课堂中的行为和事件进行细致分类,并通过结构化的封闭的观察工具予以记录。记录课堂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核查清单以及等级量表,通过这些结构化的体系所记录的信息多以数字的形式呈现,而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有简单的计算,也有较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 定性课堂观察基于解释主义的方法论即现象学和人种学等理论,强调对课堂中行为和事件背后的模式和意义加诠释,有四种主要的记录方式: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其中后两种可以用于定性的观察也可用于定量的观察。)其实,定性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从本质上来看,主要就是田野笔记(实地笔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一记),对田野笔记所记录的大量原始文字资料的分析方法不同于对数据的分析方法,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样,定性观察在运用中也有其优点和一些不足。文中强调定里乳观察和定性观察之间并非截然对立,它犷泛间J徽子优势互补,所以在研究中常常是综合使用的。 在以上定量和定性观察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运用的各种问题的讨论中,文章结合一些别人己有的研究和本人的实地现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