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城市城镇(包括一些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积淀的城镇)普遍进行着规模空前的建设活动,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由于文化相对主义、多元化,利益的多元与城市建设资金运作过程的复杂化,加之城市规模巨大等等原因,导致了城市公共领域外部空间秩序的丧失,这种局面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对于当前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来说,古代或者中世纪的外部空间设计者往往也是建造者,他们对三度空间有着亲身和深刻的理解,因而能较好的控制和把握空间。因此从设计者的角度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来反思现代城市设计方法上的一些缺陷,继承传统外部建筑空间设计的精髓,就具有了特别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资料实证、分析比较、图解分析等方法对公共领域传统外部空间的影响因子、组成要素、形态特征及构成方式等进行详细的剖析,宏观上探求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体系的功能作用以及形成发展机制,微观上分析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特征、各部分的尺度及比例关系、形态类型及其景观构成。结构上以泛公共领域及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为线索,以线带面、从局部到整体、从空间到建筑单休,着重对构成元素进行理性分析、量化归纳,总结传统外部空间在场所营造、场景经营上所采取的建筑学层面的处理手法和尺度标准。
论文从中心与中轴、边缘与边界、方向与方位以及形式与形态这些以往研究未曾偏重的角度入手,探析传统建筑公共领域外部空间的比例与尺度、层次与虚列、体量与规模、开敞与封闭等具体构成方式,进一步总结外部空间意象化特征,并从中汲取营养,使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外部空间从新的视角增进更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