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年文学”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含义,这一时期在“一体化”标准下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的一个丰收期,其中以共产党所领导的战争题材和农业合作运动题材为主的长篇小说是当时的主流作品,被后人称为“红色经典”小说。为了使这些在政治意识形态下产生的长篇小说在最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得到传播,这些小说被大力地改编成连环画,这些颇具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连环画作品深得群众喜爱,使得20世纪50-60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初揭起了一股阅读连环画的风潮。为了比较全面的阐释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连环画改编,本文分为四章来论述:第一章“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连环画改编的概述”以宏观的角度整理了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在20世纪50-60年代及20世纪80年代被改编成连环画的主要版本、主要形式和主要成果,以及简略介绍了这些版本的创作者和艺术特色。第二章“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连环画改编的时代特性”试图分析具体历史背景下,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连环画的独特性。在“一体化”体制下,连环画从创作过程、创作目的到所呈现出来的作品都跟其他时期相比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大量美术出版社的成立,也使该时期连环画创作呈现出多版本现象,经过这一章的介绍,能让我们更客观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连环画的成因、艺术特征以及艺术风格。第三章是“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连环画改编的过程探究”,这一章主要介绍从小说改编成连环画的过程中,两者在文本改造、画面阐释以及文与图的互文性所造成的不同文本意境和作品氛围,让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转换过程有一定了解。最后一章是“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连环画改编的得与失”这一章主要是分析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连环画改编的收获与不足之处。以此四章对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连环画改编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介绍,以重新审视连环画的时代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