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描述了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工业分布变迁的轨迹,对变迁过程及变迁机理进行了剖析,并对变迁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评判。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排列计算发现,自1949年至今,中国工业和制造业空间分布变化很大。根据总量排序得出解放后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各个年代的分布情况是:建国初期,中国工业集中的省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以及华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前期与建国初期相比,中国工业的省际分布状况变化不大,工业集中的省区主要还是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沿海地区,但是沿海省区的集中程度上升了;到2004年,改革开放进行了二十多年,中国工业已经明显地向沿海发达地区集中。本文运用工业集中指数,在找出中国工业省际分布变迁的轨迹后,继续深入,通过产值和区位熵的计算对各省工业产业和工业产品进行分析,发掘出各时期中国各个省区工业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的分布情况。本文还计算了工业基尼系数,对各省的产业、产品与各省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劳动、资本、技术属性进行实证对应分析,得出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与工业基尼系数的关系是:随着工业产品的密集形式按着“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轨迹发展,产品的基尼系数会提高,也就是产品集中程度会提高,结合产值、区位熵分析得知:早期中国各省区的工业产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也有自然资源密集型的,正文中也有详细分析),分布较为分散,随着经济和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的工业产业涌现出来,这就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分布集中程度提高的局面。本文的第四章对省际工业分布变迁的方式进行了数学分析,通过建立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等变量在内的模型,解释了改革开放以前省际工业分布低变异性以及工业集中程度有所降低的特点,同样也解释了改革开放以后省际工业分布方式的逆转。本文最后对工业分布集中化发展的社会福利效应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工业专业化和集中化有利于中国工业的净福利增长。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与集中分布在其它地区的福利效应,并据此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国家应该在战略上继续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的集中式发展,但这样的战略不是为了拉大沿海和内地其他地区的差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使得沿海地区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通过产业、资金的转移拉动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同时本文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如果仅仅依靠东部地区的辐射拉动或者产业转移是不够的,应该运用战略政策发展一些中心城市,培育工业经济增长节点,通过近距离辐射拉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