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过去的20多年中,肥胖的发生率迅速增长。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不断上升。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对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脂肪组织功能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仅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很多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可以通过脂肪细胞产生多种复杂的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它们可以作用于局部组织或全身各系统。其中瘦素和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因子中研究最早也是研究最为深入的。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瘦素和脂联素对于乳腺癌、结肠癌、肝癌、前列腺癌等各种实体肿瘤的影响,与白血病相关性的研究较少,而且瘦素和脂联素,共同在肿瘤中的联合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的探讨相对更少。此外大多数文献报道多集中研究瘦素在离体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而对于白血病患者体内瘦素水平变化的研究较少。本课题旨在通过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中的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病例及分组:随机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血液组住院的初诊未治急性白血病患儿30例,作为实验的初诊未治组,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患儿1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儿14例。所有患儿均经骨髓细胞染色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明确诊断。此30例患儿在经过首次化疗1个月后,均达到完全缓解,将其作为缓解1月组;再继续治疗观察3个月后,达到持续完全缓解,将其定为缓解3月组。同期按照1∶1的配对原则选择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被研究儿童均无心、脑、肾及其他内分泌性疾病,且无性征发育。2标本采集,处理及相关数据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均于上午7∶00~8∶00取空腹静脉血2ml,所有空腹静脉血均置于促凝管中,并经普通离心机,以25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后收集血清标本,平均分为2份于-80℃冰箱保存,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并记录所有被研究儿童的性别、年龄,以及测量所有儿童的立式身高及体重,分别以kg、cm为单位记录,精确度为0.1kg和0.1cm;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kg)/身高2(m2)。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被研究儿童的性别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有儿童的年龄、BMI及各组间瘦素和脂联素的比较为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两样本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表示为均数±标准差,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影响因素:各组间性别,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瘦素水平:初诊未治组瘦素水平是(1.08±0.62)ng/ml,缓解1月组瘦素水平是(3.64±0.76)ng/ml,缓解3月组瘦素水平是(4.91±0.89)ng/ml,初诊未治组瘦素水平最低,随着治疗时间增长,瘦素水平逐渐上升,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是(5.07±0.87)ng/ml,与缓解3月组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脂联素水平:初诊未治组脂联素水平是(8.85±2.05)ng/ml,缓解1月组脂联素水平是(13.17±2.36)ng/ml,缓解3月组脂联素水平是(16.05±2.93)ng/ml,不同治疗阶段脂联素水平存在差别,初诊未治组脂联素水平最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脂联素水平逐渐上升,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是(16.18±3.44)ng/ml,与缓解3月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白血病患儿初诊未治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它们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检测指标。2初诊未治组患儿随疗程增加化疗缓解后,其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浓度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提示动态检测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治疗阶段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发展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