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事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电网难以满足电力的加速扩张,分布式发电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逐渐增多,对分布式发电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微电网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高效稳定的运行是发挥微电网多种优势的前提和关键,这些都离不开良好且有效的控制方式,其中微电网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了对变换器的控制和系统内部的协调控制。基于现阶段交流微电网的研究近况和动态,文章主要从微电网逆变器和整个系统这两个角度出发,分别介绍了交流微电网的概念、拓扑组成和目前的关键研究技术。交流微电网的控制主要在于逆变器的控制,鉴于并网和孤岛运行特征差异讨论的基础上,阐述并对比了接口逆变器的多种控制技术。由于多逆变器并联技术可以有效增强系统供电可靠性和灵活度,因此着重对微网内多逆变器运行的一些主要控制策略的原理结构和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总结。多逆变器并联微电网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负载功率合理分配、频率电压稳定、谐波抑制等方面。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是问题的关键都在于各微源之间能量的平衡控制,因此针对该问题,文章首先以单台逆变器为例,重点介绍了下垂控制策略及其参数选择。接下来以并联逆变电源模型为例,深入分析低压微电网并联逆变器功率分配机理,指出传统下垂控制存在的不足:通过下垂系数的严格匹配只能按比例分配有功功率,由于线路阻抗的影响,无功功率难以精确分配;该方法会导致系统频率和交流母线电压的稳态偏差。实现无功无误差分配的充分条件是微源的总阻抗与对应的容量成反比,但是实际微网中由于测量误差等影响,这一条件几乎不可能实现。为了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建立了微电网的二级控制策略,在第一级传统下垂控制中利用虚拟阻抗配置的方法改善无功功率分配性能;但是仅依靠第一级控制还存在无功功率分配误差的问题,因此又引入了无功功率调节量的第二级控制。同时也对第一级控制中造成的频率和电压偏差问题,在第二级控制中进行补偿恢复,以提高系统的供电质量。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对不同工况下的两台微源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根据文章理论分析和仿真模型,在实验室中搭建独立微电网实验平台,设计了硬件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以TMS320F2812为控制核心,设计了各子程序的流程图,并在CCS3.3软件平台完成了相关软件编写,并结合硬件加以调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证实了文章控制模型可以使系统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