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初期,政府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随后,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情感态度目标也首次成为五大教育目标之一。情感态度目标的提出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国际视野。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教学的过程。英语教学中不仅包括听力教学,词汇教学,写作教学,还包括阅读教学。阅读理解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不仅是对字词的感知和理解,更是对文本信息的解读,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砝码。然而,当前初中阅读教学过于注重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情感态度目标的实施。因此,这种英语阅读教学情况急需解决。基于情感态度目标和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该论文运用二语习得中情感过滤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来分析情感态度目标在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并探索强化情感态度目标实施的教学策略。为完成本次研究,作者在一所重点初中总共发送了 15份问卷给英语教师,并对其中3位老师进行了访谈,同时选取了 3位老师进行英语阅读课堂观察,分析在实施情感态度目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归纳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目标的实施策略,旨在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是否具备实施情感态度目标的意识?2.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情感目标的策略有哪些?3.目前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目标时出现了哪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5位受试教师对情感态度目标有基本了解,但是,他们对情感态度目标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80%英语教师偶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86.67%英语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偏向于语言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然而,学生们对情感态度目标的模糊理解也阻碍其全面发展。此外,教师专业教学素养,例如文本解读能力,也是在落实情感教学目标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以上在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者提出相应的几条建议。首先,为确保情感态度目标的落实,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意识到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性以促其自身发展。其次,老师文本解读能力以及学生对情感态度目标的意识都应该得到提高和重视。同时,根据课堂观察的结果,部分老师运用了不少有利于情感态度目标实施的教学策略,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它与学生需求向匹配。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策略包括灵活分组策略,角色转换策略和身体语言调控策略,有助于使阅读课堂更活跃,更有趣。最后,教学环境的情感性处理策略在阅读教学中不能被忽视。创设积极氛围的策略,竞争合作策略和良性积累策略在阅读教学中都是有助于落实情感态度目标的。因此,本次研究为深化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目标提供了具体措施,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