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深入和农村土地规范流转,我国传统型农业渐向现代型农业转变,农民基础素质的提升和相关的技能培训工作备受关注。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目标;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第六次锁定“三农”,提出了28项举措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新型农民培训提供了政策背景。安徽省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大省,也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更是新型农民培训的试点省区,本研究以滁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新型农民培训的市场特征探讨滁州市农民培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民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就业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界定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培训及新型农民培训意愿概念,结合实际调研的材料,分析滁州市农村人力资源基本状况、滁州市新型农民培训特点及供需特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数量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对新型农民培训的认知状况及参与特征,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参与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实现以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与就业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行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自身特征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及家庭人口数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内在因素,受教育程度越低参加培训的意愿越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些低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城镇融入性差,是未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限制因素,如何提高较低素质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的热情及参与模式是未来新型农民培训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培训内容和方式看,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技能培训与区域产业发展、产业体系建设之间的联系度、劳动力培训后的经济收益等也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的因素之一,培训内容与就业脱节,区域产业结构与培训技能背离等因素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热情,因此从培训单位出发,与区域产业发展、城市定位、产业体系相结合,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为核心,发展新型农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提供农村劳动力的城镇融入度,最终实现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