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绝大数低渗油田主要釆用注水方式开采,目前大部分油田相继进入二次采油或三次采油阶段,其综合含水已高达80%以上,油层水淹情况日益严重,精确的对水淹层进行识别和评价,弄清储层剩余油分布是目前所遇到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本文以新疆石南低渗油田为例,对其水淹识别方法以及剩余油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水淹解释方法与低渗透储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并充分结合研究区动静态资料进行水淹解释,同时运用油藏工程方法与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最终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挖潜建议。本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调研水淹解释方法,在重点研究电阻率“U”型曲线规律以及不同岩性阿尔奇公式参数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修正,结合研究区动静态资料进行水淹解释,并利用新老井测试资料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潜力认识。2.考虑到研究区的低渗透特征且前人未开展实际大型油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拟,本文利用试井方法计算出研究区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并对渗透率分区同时引入“门限压力”等效模拟的方法解决了此问题,选取考虑隔夹层和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型进行拟合预测,与常规模型对比认为此方法更符合真实地下流体流动特征;同时利用流线模型模拟计算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井网井间流体流动特点,对注采井网适应性、注采结构合理性分析提供依据;3.利用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目前平面上J2t21+J2t22层系在“矩形”注采单元边部剩余油饱和度较高,J2t23层系反九点井网边角区域剩余油饱和度高,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J2t21+J2t22层系;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储层非均质、隔夹层分布、井网及启动压力梯度等,其中井网密度大小导致注采结构的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4.针对目前油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剩余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对研究区井网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相应挖潜原则提出相应挖潜措施,从而更高效的开发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