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改革是历史学界历久弥新、常做常新的一个课题。以中国红色首都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研究,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而新中国成立初期,历经革命中心到革命老区角色转换的瑞金,其曾经的土地改革至今仍是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作为红色故都的瑞金,该地的土地改革是如何展开的,是在什么样的具体历史背景中展开的?不同阶层的群众是以何种心态和行动方式去面对这样一场翻天覆地的运动?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讨。作为红色故都的瑞金,虽然经历中央苏区革命的洗礼,群众生活曾经一度“焕然一新”。但是,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以后,瑞金和中央苏区其他地方一样,大都恢复了旧貌。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瑞金的地权关系、乡村社会、文化教育等和传统社会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地富阶层依然掌握着农村的绝大部分土地,宗族势力强大,地方士绅和宗族在地方舞台上具有控制权。新政权的建立开启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乡村社会再造进程。在清匪除霸、减租秋征的基础上,地方新政权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及中南军政委的各项政策规定,开办土改培训班,并发动群众为即将开展的土地改革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后,便开始了土地改革。其中,划阶级、查田产和丈田分田,是土改的重要环节,阶级落实是明确敌友我状况、推进土改的关键环节。瑞金通过划阶级与查田产、丈田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征收没收和废债运动,接着进行分田、分果实,初步完成土改。当然,这一进程中必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因而瑞金县开展了土改复查工作,更进一步的公平公正的落实土改中的遗留问题,改正少数干部所犯的各种错误,以求土改运动成为群众满意、人民受益的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再次改变了瑞金城乡的面貌。土改后农民分得土地和农具等生产生活必需品,贫雇中农生产积极性提高,当然也有不少顾虑,怕露富,怕提升阶级成分。地主和富农除少部分进行强制劳动外,大部分还是愿意参加劳动。土改成就斐然,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也推动了当地的文教卫等事业的发展。当然土改中的不足及长远蕴意,值得笔者和大家进行深思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