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药理学作用,但目前观点认为黄酮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促进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它们的摄入量和生物利用度,而目前有关中国人黄酮类化合物摄入量的报道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国内尚未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量蔬菜和水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及缺少食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数据库。因此,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蔬菜和水果中五种黄酮类化合物即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黄素、毛地黄黄酮和芹菜素的检测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了109种蔬菜和水果中这五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同时应用这些检测的数据研究了部分人群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量与相应血浆浓度之间的关系。首先,建立了同时测定蔬菜和水果中芹菜素、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黄素和毛地黄黄酮五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用C18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v/v,3/2)作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在339nm波长下进行检测。采用上述已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分析了哈尔滨市售109种蔬菜和水果中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异鼠李黄素和毛地黄黄酮的含量,其中,槲皮素分布最为广泛,为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蔬菜和水果中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异鼠李黄素和毛地黄黄酮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7.97mg/100g、0-48.20mg/100g、0-55.11mg/100g、0-33.36mg/100g和0-18.40mg/100g;不同蔬菜和水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此外,应用蔬菜和水果中五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数据研究了部分人群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量与其血浆中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选择自愿参加的92名大学生作为受试人群,对其进行七日的膳食营养调查,获得人群五种黄酮类化合物的七日平均摄入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分析受试者禁食血浆中五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五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量与血浆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33-0.51(P<0.05)。本文一方面为建立我国蔬菜、水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提供方法学研究手段和为建立我国蔬菜、水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为进一步评估人群黄酮类化合物的日摄入量提供基本依据及为黄酮类化合物健康作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