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V.S.奈保尔在西方世界都是一个颇富争议性的作家。而他于2001年的9·11事件后一个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让人联想到他一贯的对于(存在于亚洲的某些穆斯林国家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广大前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所持的激烈批评态度。奈保尔的创作主要包括小说、政论性游记作品和准自传体散文等共20多部。限于篇幅和论题,本篇论文将主要分析作家的几部有关后殖民时代的特立尼达、印度和黑非洲国家发展现状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代表性作品的分析,试图得出奈保尔对于殖民主义统治及这些前殖民地国家自身问题的看法,同时对于其创作思想及其推崇的“普世文明”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简述了奈保尔的身世背景、创作概况、国内奈保尔研究及译介现状、国外评论界对于奈保尔所持的几种态度;同时对其创作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总结。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米格尔街》和《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两部小说作品。对于前者,文章认为:作者通过讲述殖民与后殖民时代特立尼达多种族社会的生活贫困、价值认同混乱及人们普遍感到的没有前途的沮丧心情,批评了前殖民宗主国的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文化控制给加勒比地区殖民地国家造成的诸多破坏性影响,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国家行为中的随心所欲和不负责任;文章认为,后者通过对毕司沃斯先生短暂一生经历的讲述,传达出了在多种族杂居的特立尼达殖民地社会,印度人“文化飞地”必然解体的趋势。同时,该小说也可以作为寓言来读,毕司沃斯先生居住和拥有过的每一座房子,都可以既视作他处境的象征,也可以视作他那个时代特立尼达印度裔人处境的象征。因此,主人公毕生的“房子”情结就有着深刻的心理含义,表现了移民在陌生和异己的土地上对于扎根、独立和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渴望。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和《印度:受伤的文明》这两部奈保尔有关印度论述的政论性游记作品。文章认为,在前者中,奈保尔显然是带着“东方主义”者的心态来观察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乱象的;印度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