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层自组装技术工艺简单,厚度可控,制备条件温和,可实现多种生物分子的表面固定,并有利于生物分子维持生物活性和天然构象,适用于具有复杂体型结构的材料,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表面功能设计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许多天然生物大分子都带有电荷,也为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复杂的多层膜结构提供了方便。因此本工作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与溶菌酶来制备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及进行聚氨酯医用材料表面修饰研究。本工作首先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与层层自组装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与溶菌酶制备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带正电荷的溶菌酶和带负电荷的羧甲基纤维素固定在羧甲基纤维素基材表面,再经氯化铁交联后,采用氯化钠溶液洗脱模板蛋白质,制备出羧甲基纤维素的层层自组装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水接触角测试、扫描电镜及蛋白质吸附测试等对蛋白质印迹聚合物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溶菌酶印迹聚合物表面变粗糙,并且出现了一些微孔结构;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的吸附能力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提高了50%;该印迹聚合物对于模板蛋白质具有特异选择性吸附效果;并且该印迹聚合物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其次,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与溶菌酶对聚氨酯基材进行表面层层自组装改性。对聚氨酯基材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然后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带负电荷的羧甲基纤维素和带正电荷的溶菌酶固定在官能化后的聚氨酯基材表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抗菌活性测试、溶血率试验等对层层自组装改性前后聚氨酯材料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改性聚氨酯膜片相比,改性后聚氨酯膜片表面纳米级别凹凸结构增加;与未改性材料相比,改性后聚氨酯材料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5.5%和41.4%;经过表面层层自组装改性后,聚氨酯材料溶血率由1.38%减少为0.38%。本工作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与溶菌酶进行了溶菌酶印迹聚合物和聚氨酯医用材料表面修饰的研究,该研究为蛋白质选择性吸附分离研究和医用材料表面修饰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