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我国互联网产业逐步形成了集聚发展趋势,对国家社会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对互联网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以国内外文献综述为基础,明确互联网产业的概念界定,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描述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状况,基于地区和行业的双重视角分析我国互联网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和趋势,并探讨驱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选取中国28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地理集中度、Herfindahl指数和空间Gini系数测算各省份和全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互联网产业的集聚度并分析其演化特征,再通过σ趋同、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方法分析互联网产业集聚的趋势,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系统地测算了经济发展水平、资本投入、人力资源规模和基础设施水平四个因素对全国各地区互联网产业集聚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互联网产业空间分布不均,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互联网产业集聚水平显著高于西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集聚性最差,与我国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经济发展梯度并不完全吻合,说明区位优势不是影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东部的互联网产业整体发展最好,明显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侧面反映出这些地区的互联网产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服务业在东部的集聚水平比较高,在西部和东北存在集聚发展趋势,中部的集聚性最弱;互联网制造业集聚呈现两极分化,东部为高水平集聚,其他地区几乎不存在集聚。(3)互联网产业集聚度排名依次为:互联网制造业的聚集强度最高,互联网产业整体次之,互联网服务业最低。我国互联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互联网服务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可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互联网制造业在整个产业中仍占支撑地位。(4)全国互联网产业整体朝均衡化方向发展,而四个分地区的互联网产业整体均朝集聚化方向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在东部地区呈收敛趋势,在全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呈发散趋势,互联网制造业情况则相反;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所有地区的互联网产业集聚将不会收敛于同一水平。(5)全国互联网产业整体集聚的首要驱动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其次为人力资源规模;东部和东北地区互联网产业整体的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关联;中西部地区互联网产业整体受人力资源规模的促进作用较强;基础设施水平对互联网产业整体集聚的影响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6)基础设施水平是我国互联网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条件;东部地区互联网服务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互联网服务业集聚强度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对互联网服务业集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全国互联网制造业存在正的空间集聚效应,但不显著;全国和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制造业集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规模的巨大推动作用;东、中部地区的互联网制造业集聚受人力资源规模的驱动作用最大,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对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东北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础设施水平存在较强的制约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结论,针对各地区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