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维(2D)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催化、力学领域、储能器件与能量转化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已有各种制备二维纳米材料的方法,如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插层剥离等。但这些制备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不断改进并丰富其制备策略。近来,二维非晶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长程无序原子排列结构在催化、储能、能量转换、力学等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基于此,本论文通过球磨诱导“插层-剥离”制备出了二维
【基金项目】
: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501190137); 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5032100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2D)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催化、力学领域、储能器件与能量转化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已有各种制备二维纳米材料的方法,如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插层剥离等。但这些制备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不断改进并丰富其制备策略。近来,二维非晶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长程无序原子排列结构在催化、储能、能量转换、力学等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基于此,本论文通过球磨诱导“插层-剥离”制备出了二维Li2C2合金纳米片,并采用垂直冷压获得了非晶碳包覆Li2C2纳米片合金箔,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结构与化学稳定性以及电化学性能;此外,通过“球磨固相插入”与“纯水液相剥离”两步法成功制备了超薄非晶纳米片与异质结纳米片,利用所制备非晶纳米片对Celgard隔膜进行改性,提升其导热系数、机械强度与电池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氧化锆球为球磨介质,石墨与锂箔为原料,通过球磨诱导“插层-剥离”制备Li2C2合金纳米片,系统研究了球磨时间对石墨制备成Li2C2合金纳米片的影响,发现球磨时间对Li2C2合金纳米片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测试证明,所制备的Li2C2合金纳米片为非晶碳包覆的六边形结构,厚度为几纳米,宽度为几百纳米。Li2C2合金纳米片经过液相剥离除锂后,可得到高质量超薄非晶碳纳米片。SEM、TEM、HRTEM与AFM测试结果表明,超薄非晶碳纳米片的横向尺寸从几纳米到几微米不等,平均厚度为4 nm,表面存在大量具有高缺陷密度的非晶碳与石墨烯量子点。2.以上述制备的Li2C2合金纳米片粉体为原料,通过垂直冷压法制备Li2C2纳米片合金箔(简称Li/C合金箔),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可提升负极的结构稳定性与电化学性能。Li/C|Li/C对称电池在1 m A cm-2电流密度下测试800次后,表现出稳定的循环性能,未发现任何锂枝晶生长。Li Fe PO4|Li/C全电池在1 C的电流密度下测试10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为159 m A h g-1,容量保持率高达97.5%。在0.57、1.7与2.8 m A cm-2下,Li/C|Li半电池表现出优异的首圈库伦效率,表明Li/C合金负极具有高度可逆的锂存储能力。3.以铁球为球磨介质,层状材料(石墨、五氧化二钒、二硫化钼、二硫化钨或氮化硼)与锂箔为原料,通过简单的“球磨固相插入”与“纯水液相剥离”两步法制备超薄非晶纳米片或异质结纳米片。并研究了超薄非晶纳米片的制备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 mg碱金属化合物与100 m L 60℃去离子水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H2)冲击力与片状材料之间的静电排斥力破坏了层状材料层之间的弱范德华力,实现层状材料的有效剥离,可得到超薄非晶纳米片或异质结纳米片。此外,SEM、AFM、TEM与HRTEM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超薄非晶纳米片或异质结纳米片尺寸为~1μm,厚度约为1.11~1.12 nm,层数≤3。并且,Raman、XPS、FTIR图谱中的峰变化进一步证实了超薄非晶纳米片或异质结纳米片的结构。4.采用“溶液沉积涂覆”法,利用上述制备的超薄非晶纳米片或异质结纳米片对Celgard隔膜进行修饰改性,可提升隔膜导热系数、机械强度与Li-S电池电化学性能。与未改性Celgard隔膜相比,改性隔膜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机械强度、导热性能和良好的Li-S电池电化学性能。其中,使用BN/MoxSy/C@Celgard隔膜的Li-S电池表现出最优异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1 A g-1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408 m Ah g-1,而使用未改性隔膜的Li-S电池仅为846 m Ah g-1。循环500次后,使用BN/MoxSy/C@Celgard隔膜的Li-S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为371.7 m Ah g-1,而使用未改性隔膜的Li-S电池放电比容量仅为132 m Ah g-1。倍率性能测试中,0.2 A g-1电流密度下,使用BN/MoxSy/C@Celgard隔膜的Li-S电池放电比容量为1550 m Ah g-1,而使用未改性隔膜的Li-S电池放电比容量为1128 m Ah g-1。当电流密度增加到5 A g-1时,使用BN/MoxSy/C@Celgard隔膜的Li-S电池放电比容量仍能保证在635 m Ah g-1,而使用未改性隔膜的Li-S电池仅保持300 m Ah g-1的放电比容量。
其他文献
高熵合金具备的优异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及交通运输等行业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以传统电弧熔炼、感应熔炼等方法为主的高熵合金制备工艺往往无法避免产生偏析、夹杂等缺陷,并且合金构件尺寸和形状受限,难以满足工业上众多复杂零部件的使用需求。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一种成形精度高、产品形状不受限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已经成功被用于制造精密复杂或个性化程
水凝胶是由亲水大分子构成的三维网络,液体吸收性佳,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延展性,作为脱脂棉纱布和无纺布等传统敷料的替代品,能为创面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同时为患者带来舒适的使用体验,是极具应用前景的“理想敷料”。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敷料成为引领敷料行业改革升级的重要支点,“创面监测”和“药物控释”是当前水凝胶敷料智能化革新的两个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以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为载体,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具有电极电位低(<0.5 V)、理论比容量高(4200 m Ah g-1)及储量丰富等优势。但是,在硅锂合金化反应过程中,硅在高度嵌锂状态下会发生体积膨胀效应(高达300%),易引起硅材料的结构粉碎粉化,进而影响活性材料与集流体发生脱离,严重影响其循环性能、库伦效率及其他电化学性能。为此,本论文运用低温熔盐法,实现了硅氧化物材料在低温下还原为纳米硅材料,并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球形
Zr基块体非晶合金是具有一系列卓越性能的新型金属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受限于其常温塑性极差而无法加工成型,极大限制了Zr基块体非晶合金在一些应用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块体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Supercooled Liquid Region,SLR)具有极低的粘滞系数,呈现出超塑性变形能力,为复杂形状非晶合金零部件塑性成型提供了可能。此外,非晶合金在SLR内加工会受应力场和热力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环保、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以水为溶剂的水性树脂越来越受到重视。将水性树脂与高效的、节能的紫外光固化技术相结合,成为了水性树脂的一大发展趋势。传统的线型水性光敏树脂存在着固含量低、粘度高的问题,使其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超支化结构相比于线型树脂具有粘度低、末端官能团多的优点,有利于制备高固含量的水性光敏树脂。本文首先以季戊四醇(PE)与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合成了超支化
铸造铝硅合金,无论是过共晶或亚共晶合金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汽车制造、焊接、航天航空等工业生产领域中。工业上常用的主流变质手段是采用某种单一的化学元素变质剂进行调控,结果往往只能对铝硅合金的一种或两种物相产生影响,不同的变质元素都会存在着某些生产工艺上或质量上的缺陷。铝硅合金在铸造过程中易产生气体夹杂,熔体内气体的含量是铸件质量的标杆之一,因此在变质调控的工艺中要尽量避免气体的产生,适当加入或改进除
Zr基大块非晶合金因为其独特的结构而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海、体育器材、手机零配件、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N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非金属材料元素,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并且与Zr基非晶合金中的金属元素组元之间存在较大的负混合焓和电负性差。但是目前人们对Zr基非晶合金中添加N元素的研究比较少,N元素对Zr基非晶合金的压缩性能、摩擦性能、腐蚀性能等方面的影响机理不明确。为此,本文通过向
匹配电路是超声振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数设计的好坏影响换能器的振动效果以及超声振动系统的电能利用效率。小功率超声电源的匹配技术已相当成熟,由于压电超声换能器工作在大功率时其等效阻抗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现有的非线性理论难以对大功率下的换能器进行分析,导致大功率超声电源的匹配技术尚未成熟,进行参数设计时一般依靠工程经验进行计算。为解决大功率下压电超声换能器状态分析以及大功率超声电源的匹配参数优化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4G,Wi Fi等无线网络迅速普及,移动APP的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人们通过智能手机上网己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主流。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与癌症等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评估自己患病的风险是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的有效手段。随着医疗设备的迅速更迭,医院、体检机构等积累了大量的健康医疗原始数据,我们可以使用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由于其自发射、高对比度、全视角、超薄、质轻和良好机械灵活性等特点,成为液晶显示器的最有竞争力的替代品。为了实现OLED屏幕的超高清显示,具有极窄的半峰宽和高效发光的三基色(RGB)发光材料是必不可少的。RGB三基色中,红光和绿光的色纯度和发光效率已经比较成熟,而蓝光材料的综合性能还远远不够。因此,开发高性能的蓝光材料是OLED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本论文主要基于